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12日凌晨,實名認證為“溫州市政協委員”的網友@歐陽委員發微博稱:浙江蒼南縣龍港鎮信訪局工作人員用單位短信平台辱罵上訪者“賤人”、“怎麼不去吃屎”。官方回應稱,因信訪事項受理問題,工作人員易某承受不了對方的辱罵,並把對方辱罵的言詞編輯成短信在平台上發送給對方。目前已對易某進行了嚴厲批評,要求其向當事人吳某進行道歉。
無論出於一種怎樣的境況,易某作為公職人員罵人,而且通過動用公共資源短信平台罵人,都是欠妥當的。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和前提。
在這樣一個前提之下,我們應該理性地推斷和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上訪與接訪,在現有的制度架構之下,一頭是官,一頭為民;一方有訴求,一方有救濟;一個通過上訪這種形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一個通過接訪來傾聽百姓呼聲,抑或運用自己的責任和權力,來調停消化矛盾和解決處理問題,兩者本是一對矛盾體的兩個側面,那麼現在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恩怨情仇,讓上訪人與接訪人兩者怒目相向,惡語相加成為仇人的?
在一些地方基層,上訪與接訪之間甚至變成了一場貓和老鼠的遊戲,變成了天敵,變成了仇家。別說是互相罵娘,咒你去吃屎,動用暴力手段甚至是公檢法人員,將上訪者“勸歸”,甚者被勞教、被神經病等,也屢見不鮮。
因此,公務員罵人,該反思的不只是言語失範。一句“怎麼不去吃屎”再一次罵出了信訪制度的軟肋。正如學者於建嶸所說,“信訪制度本質應當是收集和傳達老百姓民意的一種制度設計,相當於一個秘書的角色。但現在卻成了老百姓最後一種救濟方式,而且被視為優於其他行政救濟甚至國家司法救濟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方面,太多的人都把信訪當作救命稻草,有事信訪不信法,另一方面,制度本身的先天不足和力不從心,使得無力給予公民應有權利救濟。這就造就了基層信訪工作的一個糟糕的現狀和生態:信訪人窩火,信訪部門也窩火,兩者之間相互埋怨,成了怒目相向惡語相加的仇家和天敵。
好的制度使人變好,壞的制度使人變壞。筆者認為,作為信訪制度,應盡快將公民權利救濟方面的職能,從信訪制度中剝離出去,將其徹底納入司法救濟的範疇之內,一則為力不從心、疲憊不堪的信訪制度減壓,二來可以樹立司法救濟的權威,將公民的權利救濟納入到法治的框架之內,從而解開公民“信訪不信法”的惡性循環怪圈。這是信訪走出制度困境的根本之策,更是化解當前訪民與公職人員勢不兩立、水火不容、惡語相加之尷尬的良藥。
(作者:石敬濤 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