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20日在北京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報告認為,人民幣有望在2020年前成為僅次於美元、歐元之後的第三大國際貨幣。
國際在線報道,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推動力仍然來自跨境貿易結算和直接投資,2013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達到4.63萬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7.5%。而人民幣直接投資規模達5337.4億元,為2012年同期的1.9倍。
截至2013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已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為2.57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債券和票據存量達到719.45億美元,同比增長34.9%。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八大支付貨幣。
此外,上海自由貿易區在跨境人民幣借貸、便利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境外資金投資國內資本市場方面的先行先試,為人民幣跨境金融交易大幅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香港、新加坡、倫敦、盧森堡、法蘭克福等地人民幣離岸市場出現長足發展,大大提高了境外使用、持有人民幣的便捷性和吸引力。2013年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攀升至1.69。報告認為,照此增速,2020年前,人民幣有望超越日元和英鎊,成為第三大國際貨幣。
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表示,經過近幾年的快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日益清晰,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在當前資本賬戶有限開放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和持續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流動性、有效增強人民幣對境外持有主體的吸引力,是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加強境外人民幣市場和境內人民幣業務的良性互動,有助於解決上述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