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3次品重新混入生產線
5月16日,記者被安排到麥樂雞生產線,擔任煎炸成型後的次品挑揀員。一個小時,記者挑揀出的次品就裝滿了3個盒子,而這些次品竟然被工人直接推到了原料絞肉區。經過200攝氏度高溫油炸後的次品將和0度左右的雞肉原料混在一起重新利用。
經過一系列成型、裹粉、油炸工藝後,混合次品的麥樂雞誕生了。而其二批麥樂雞產品中的次品,又將被挑揀出來,再次混入原料,每一批次品都被周而複始反覆添加,實現了生產原料最大化利用。對此,工人們告訴記者:“你添加進去也看不出來,添加都是有比例的,不能加太多,太多了口感不一樣。”至於添加多少,工人們表示:“一般加5%”。
鏡頭4冷凍臭肉變身“小牛排”
2014年6月11日,記者在上海福喜車間解凍區域注意到,這裡堆放著上百箱冷凍小牛排,工人們正在利用機器對這些冷凍小牛排進行解凍,奇怪的是這批小牛排的外包裝和其他原料都不一樣,箱子上只是手寫了產品名稱、生產日期、重量,而沒有保質期、生產企業、批號等關鍵性信息。就在生產的前一天,福喜生產部、質量部、倉庫等部門的主管同時收到了一封郵件,“以下物料請幫忙延長保質期至本周末,明天安排生產”。現場的工人直接告訴記者,“這個是不正常的產品,是臭肉!”
記者注意到,在同一封郵件中,還附有一張表格,冷凍小牛排生產日期為2013年5月8日至12日,對應的過期時間為2013年11月3日至8日,保質期180天,如果按照郵件要求延長保質期至2014年6月15日,意味著這批產品已經超過保質期7個多月。
而這批過期冷凍小牛排進入生產後,只是簡單地切割成小片,再重新包裝後,內袋上打印的保質期就又延長了一年。
追問福喜常年修改生產數據
餐飲巨頭究竟是否知情
數據被隨意自改,也就意味著,外界很難知道如此大型的食品公司內部的真實情況。但是,福喜內部的公開郵件卻對違規記錄進行了非常細致的記錄。對此,福喜公司的員工也是直言不諱:“檢查的時候,那一天才是真正的生產,就像皇帝下去微服私訪,先打好招呼,老百姓排隊,歡迎歡迎,他要直接偷著去呢?他就可以看到真實的情況。”
記者的調查並不能證明,麥當勞、百勝集團等全球知名餐飲巨頭們是否知曉食品工廠內發生的這些行為,但調查卻可以證明,這些行為繞開了很多看似嚴格的監管體系,這種制度的失守,傷害的可能並不僅僅只是消費者的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