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發表主題演講(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西寧7月22日電(記者 林艷)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於7月21日至25日在青海西寧召開。會上,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在他之前的預測基礎上,對2014年兩岸關係發展的走向預測進行調整。他指出,應該思考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推動兩岸關係新途徑,和平發展不是只有談判、協商去推動發展,也可以是以心平氣和,和聲細雨的方式去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
楊開煌指出,兩岸雙方雖然期待突破,但是顯然雙方的不是完全相向而行,在政治上馬期待的APEC“馬習會”並無可能性;而中共希望的政治談判,則推動到兩岸事務負責人會面、互訪的部份,然而似無進一步促成兩個政治實體互不否認的可能,而且就算是兩岸事務負責人的部份,也有2016因素的陰影,前瞻2016年之前的兩岸結構,或許可以將兩岸關係的推動擺在兩岸兩會的辦事處之設立上,假如此一設計得以落實,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就真正進入了不可逆轉的階段。
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調整與馬政府“行政權”的弱化成正比,即馬政府“行政權”越弱,民進黨就越沒有調整的壓力,因為她們的目標是執政,馬政府的表現越差,民進黨不調整而勝選的機會也越大。從“華山紀要”來看,雖然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並無真正重要的調整,但畢竟還是同意了“交流除罪化”“經貿現實化”“價值堅持化”;而“318事件”正曝露了馬政府“行政權”的虛弱。以至於最終使推勳兩岸關係的行政權陷入完全被動的局面。
楊開煌表示,2016年國民黨的機會依然在台灣未來的經濟表現,但以目前來看,馬政府的經濟策略可選擇項,相對有限,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台灣經濟的復甦,不可能不依賴中國大陸,但如何依賴,依賴多少,似乎在台灣社會難有令人滿意的答案,甚至在台灣也沒有類似議題可以理性討論的空間;而且對中國大陸經濟的繼續合作,一方面是馬政府行政權的軟弱,造成中國大陸對台繼續讓利的困擾,而且又會引起民進黨內與台灣島內激進人士的疑慮,進而杯葛,結果經濟的發展希望也落空。這是馬政權最大的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