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24日電/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台大醫師柯文哲,日前邀請新黨前“立委”姚立明擔任競選總幹事,也獲得其首肯出任。柯文哲由於過去有挺扁的背景,因此也被外界視為具深綠的色彩;姚立明是前倒扁紅衫軍的副總指揮,又具有被視為深藍之新黨的出身,兩者的結合,自然被視為有超越藍綠的效果。只是這樣的組合究竟是為藍綠和解奠定基礎,還只是為選舉而結合的曇花一現呢?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指出,在得知姚立明加入長期救扁的柯文哲陣營後,陳水扁之子陳致中對此立即表示,這代表救扁已是台灣社會共識,也代表這是政治和解前進的另一波開始。將救扁擺在政治和解之前,不正說明將關心政治和解當作是救扁的工具,一旦救扁成功,政治和解還會那麼重要了嗎?他心中真有要政治和解嗎?
有此疑問?是因為陳致中認為,在深藍選民最多的台北市選市長,同時也公開引證說明扁案是政治迫害,讓柯文哲的民調很高。將柯文哲的高民調,歸因於主張扁案是政治迫害的緣故,不知柯文哲聽了會作何感想?若陳致中所說的事實,柯文哲在各種場合應該主動鼓吹扁案是政治迫害,民調才會再度飇高,但是柯文哲有如此做嗎?
柯文哲當初想盡辦法不加入民進黨,就是想要淡化本身綠營的色彩,若是主動鼓吹扁案是政治迫害,豈非是在強化綠營色彩?有這種矛盾的作法嗎?由此可知,柯文哲的高民調,不是因為他主動鼓吹扁案是政治迫害,而是藍綠板塊偏向藍大於綠的台北市民,願意給柯文哲一個超越藍綠的機會,看看台北市會否因此變得不一樣。
然而台北市民這樣的想法恐怕要落空了,因為當柯文哲找姚立明擔任競選總幹事那一刻開始,就代表柯文哲心裡面其實並沒有超越藍綠。一位心中沒有藍綠的人,看人自然沒有藍綠之分,選了深藍色彩鮮明的姚立明來擔任競選總幹事,不正說明柯文哲心中仍有深綠,否則何需用深藍來調合呢?如此安排,除了代表選舉的政治算計外,還剩下什麼呢?
這不意味藍綠和解不可能,只是那需要歷經長時期的工作,無法在短時間內倉促成就。猶記當初國民黨員、前“行政院”院長唐飛,也是為了“國家”發展與藍綠和解,加入了民進黨的執政團隊,最後結果如何呢?只做了四個月就被當作石頭搬開,不就說明短期的臨時性組合,不僅不能為藍綠帶來和解,反而更會加深彼此的心結嗎?
同樣地,1995年底“立法委員”選舉結束,時任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與新黨的領導人喝起“大和解咖啡”,並在“立法院長”選舉中合作,若非民進黨內部跑票,台灣政治生態將就此轉型。當初反對政治和解最力的,就是民進黨內屬於深綠的基本教義派。換言之,若是心中不能先去除藍綠,一旦涉及政治利益競爭時,“賣台”、“政治迫害”言論就會再度出籠,政治和解亦將化為泡影。
台灣老百姓原本就沒有強烈的藍綠之分,若非政治人物刻意挑起藍綠、族群、統獨對立,選舉就能回歸政策與政見的辯論。不過,總是會有候選人想要藉由藍綠的政治算計來獲取競選利益。若是心中沒有真正去除藍綠的想法,只想要透過競選時的臨時性組合,想要真正超越藍綠,談何容易?
施明德與唐飛的例子,不正說明臨時性組合的結局,都不是台灣廣大老百姓所樂見的。台北市民要相信此種表面看似超越藍綠的配搭,實則是精密的競選政治算計,可以達到政治和解的效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