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分析,從家庭特征上看,與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的醫療支出比重、災難性醫療支出發生率、住院自付比例更低;老年人家庭的家庭人均醫療支出最高,其醫療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也最高,這意味著老年人家庭面臨著更大的醫療負擔。醫療負擔影響家庭的生活水平。醫療支出比重越高,家庭陷入貧困的可能性越高。醫療負擔對低收入家庭的打擊尤其嚴重,與家中無人住院的情況相比,家中有人住院會使低收入家庭醫療支出發生率的上升更為明顯,由此增加其致貧的可能性。
家庭資產對個人生活滿意度影響顯著
報告指出,中國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呈中等偏上,主觀本地社會地位呈中等偏下。家庭資產(如住房及汽車的擁有)對個人生活滿意度和主觀社會地位影響顯著;獨立於家庭資產之外,個人收入水平也影響著生活滿意度和主觀社會地位,且主觀收入水平比客觀收入水平更重要:無論客觀上富有與否,對個人收入地位主觀評價更高的人(即主觀上認為自己富有的人)其生活滿意度越高、個人社會地位的評價也越高。高收入人群的評價標準較高,這可能部分導致對其主觀收入的總體評價水平偏低,並且與他們的實際客觀收入相關性不高。除個人收入外,家庭相對收入高的人群其生活滿意度及主觀社會地位較高,且家庭收入對女性的影響力要大於對男性的影響力。
據該報告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學千人計劃學者謝宇教授介紹,綜合來看,《中國民生發展報告 2014》展現了一個持續發展的中國—伴隨著經濟改革,中國家庭的財富在迅速積累,中國家庭的消費水平、結構和質量的變化日新月異,家庭經營與自雇方興未艾。與此同時,它也展現了一個不平等的中國—城鎮與農村、不同區域在房產、消費模式、醫療資源投入上的差異仍非常顯著。體制內與體制外家庭在財富水平、財富的增長幅度、消費模式上也存在明顯的不平等。但是,它還展現了一個逐漸改善和調整的中國—住房困難、醫療負擔問題在逐漸改善。
謝宇介紹,財富不平等及其相關的經濟不平等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它是許多社會矛盾的根源,而且財富不平等具有自我強化的作用,即可能出現“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惡性循環。因此,學術界有必要關注和深入研究財富不平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