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 |
中評社高雄8月7日電(作者 林富男、郭惠中)在高雄接待過的很多大陸領導都很友善,很大方,他們到高雄舉行推介會時,不少領導們上台致詞時,常身在高雄卻說“今天在台南,感覺到台南的朋友非常熱情”等語,讓陪座的我們與在座的高雄業界鄉親滿臉的尷尬;而最近在大陸拜訪朋友,得知筆者來自於台灣南部,直覺式的認為我來自於台南,再與之換了名片,介紹我是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大陸朋友則再補上一句,喔!台南的人民都很熱情。
對於大陸朋友把台灣南部誤認為台南,甚至把高雄誤解為台南市的一部分,這樣的狀況並非偶爾,而是經常。所幸大陸最近力行對台灣三中一青的交流大政策,此一現象稍有改進。但這表示兩岸交流不多、不廣、不深、不厚,才會存在這樣的謬誤,讓人覺得兩岸的交流及相互的理解仍有極大向前、向上、向善的空間。
熟稔兩岸事務的大陸領導,概能了解台灣南北存在極大的差異。探究其原委,除了百姓直覺式的感受外,無非起源於南台灣的產業結構主要係以較有生產力的傳統工業、農業為主,而台北則是以政商為中心的都市。
筆者常引喻台灣是個人體,台北就是人的頭,高雄則是心臟。這表示,高雄在台灣整體產業結構中出力最大、最強。早年,重工業如中油、水泥廠、拆船業、金屬工業都屬於高產值、高污染的重工業,而其基地都在高雄,但這些高營業額的總公司卻設在台北,稅當然就在台北繳了,高雄市屬於直轄市,但其所受的眷顧卻不多,屬於相對的失衡,人民所得分配就業就學機會亦屬相對劣勢;加之台灣執政當局,政策長期重北輕南,更拉大台灣南北發展的差距。據統計,南台灣(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總體的資本門支出,還不及一個台北市。南台灣長期被國民黨當政者忽視及邊緣化的結果,造成南台灣民眾在政治取向,較易傾向於在野的陣營,擴大藍綠間的對立亦間接造成南北在兩岸觀點上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