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在共和國海軍的藍色長城中,有一支披著神秘面紗的兵種——潛艇兵。特殊的戰鬥環境使潛艇兵的工作生活充滿了傳奇色彩。
7月下旬,記者跟隨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的某型潛艇進行了水下連續72小時訓練。
上午8時,艇政委邵強帶領記者從比臉盆口稍大的艦橋升降口進入艙室,只見他雙手抓住扶梯,雙腳緊鈎兩側,從4米多高的垂直扶梯瞬間滑進艙室,記者緊隨其後,卻用了1分多鐘。
“鯨腹”之中,儀表、閥門、管路密布,只留出窄窄一條通道,上下左右都要留神。
艇員們如敏捷的魚兒穿梭在各艙之間,與記者通過艙門時的笨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鯨腹”深處,空氣已不如“門口”新鮮。
“嘟、嘟、嘟……”水面航行2個小時後,蜂鳴器突然鳴響。“速潛!”艇長餘平下達口令,艇體晃動得厲害。在指揮室,記者看到,縱橫傾、深度等顯示屏數字開始不停地閃動。
“10米、30米、50米……”伴隨著下潛,陣陣眩暈襲來。數分鐘後,潛艇下潛至預定深度,艇身漸漸平穩了。
水下變深變速、瞬間倒車、懸停打擊……一個個課目輪番上演。
操縱潛艇,猶如“在刀尖上跳集體舞”,一個動作不協調,就可能讓全艇陷入險境。
艇長餘平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支隊結合戰鬥力標準大討論進行訓練改革,創新“按月上報訓練籌劃、連續申報訓練海區、潛艇交替出海訓練”辦法,實施多艇次訓練準備與實施同步進行,最大限度加大潛艇水下攻防訓練比重,如今水下攻防訓練量是以往3倍……
令記者意外的是,訓練中,衣著整齊的參訓艇員鮮見流汗,這與記者印象中即便不動也會汗流浹背的潛艇兵訓練生活大相徑庭。
原來,考慮戰場環境和潛艇特殊環境等因素,近年來海軍先後研製並下發了防寒服、抗菌汗衫、短褲和降溫背心等服裝,既可禦寒、防水、防風、吸汗,也起到預防皮膚病的效能。
“各就開飯部署,打飯、傳飯人員就位。”中午時分,機電長楊遜下達口令。記者聞聲尋去,只見艇員依次列隊,將出鍋的飯菜從廚房一一傳遞到各戰位,正在操縱的艇員吃飯就在各自戰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