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飛的工程師設計不了飛機不表示中航工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工程師也不行,但商飛的工程師大部分是從中航選調的,而C919又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國家項目,人們自然認為商飛從中航吸收了一些最優秀的人才。因此,商飛的局限性至少說明,中國優秀航空工程師的數量非常有限。”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軍事轉型項目研究員邁克爾·拉什卡表示,中國國防航空業在尖端國防技術研發方面的能力似乎仍然有限。說到大部分軍用飛機和軍事技術,尤其是推進器、導航系統、電子防務設備和高端複合材料,西方航空工業依然領先中國。
他說:“的確,高門檻和技術壁壘加上獲得廣泛知識和經驗所面臨的技術挑戰,以及尖端技術企業數量有限,使中國的國防航空製造商無法在破壞性/革命性創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拉什卡是《中國國防航空業》一書的合著者之一。他表示,這些壁壘在研發和生產第五代戰鬥機所需的特定高級材料和複合材料時會碰到,這些材料包括高端鋁合金產品、芳綸纖維、高性能鋼材、硝化纖維、鈦合金和鎢合金。他說:“只有少數中國公司能提供高性能材料生產所需的技術。”
拉什卡說,例如高端鋁合金產品需要一台大型液壓機,這不僅昂貴,而且難以製造。中國國內只有5家公司能製造這種液壓機。同樣,在生產坦克裝甲板或飛機引擎箱所使用的芳綸纖維方面,中國約70%的消耗量仍然依靠進口,其中30%用於國防工業。中國國內只有兩家芳綸纖維生產商。中國國內大部分碳纖維生產商也是新手,缺乏穩定產品質量所需的長期經驗。
拉什卡說:“總的來說,中國在更大程度上仍是一個快速模仿式國家,始終在進行技術趕超。”
(消息來源:《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