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有限,但這種經濟再平衡的計劃已經開始影響到了中國以外國家。首先影響之一就是中國會購買什麼?2013年,中國以1.95億美元的進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進口國(雖然中國幾乎一半以上的進口是來自於已組裝或再出口的產品)。相比於其他亞洲經濟體,台灣地區與大陸的經貿往來更為密切,向大陸出口約占其地區生產總值的6%(具體數據請見附圖)。但以手機為例,台灣向大陸所出口的是消費類產品,而非投資類產品。關於該類產品的出口率還是保持不錯的狀態,今年6月台灣對大陸出口的訂單同比增加了15%。
處境危險的是向中國出口的大宗商品和諸如重型機械的經濟體。據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稱,當中國投資開始減緩後,最易受到影響的就是澳大利亞,它們將失去0.8%的經濟增長額。雖然,這樣的情況還未發生,但澳大利亞礦業的繁榮不再致使失業率升至10年來的最高點——6%,足見其經濟的脆弱。
即便是對中國出口不多的國家,也能通過大宗商品市場感受到中國再平衡的影響。中國需求的萎靡意味著原材料的降價:自2011年以來,印尼煤價下降近一半。導致中國投資減緩的原因來自於國內政府制定的措施,措施規定國內能源公司不能進口諸如印尼Pauh地區露天煤礦中最廉價、最含硫量最高的煤礦。印尼煤炭協會成員Gatut Adisoma稱,“我們現在不能再靠挖煤掙到錢了,除非煤礦靠近港口,我們能直接將煤運上船(這樣,我們還能省點路費,賺點錢)。”
但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銷售都萎靡不堪。主要用於消費品生產的金屬,諸如汽車製造業大量使用的鋅,在中國大興建設的時代,其進口量正在逐漸超越有著“萬鋼之源”之稱的鐵礦石在其國內的地位。而另一方方面,因為從韓國到泰國的大多數亞洲經濟體都是金屬和能源的進口大國。因此,消費國對能源資源的需求也減輕了這些能源生產國的痛楚。印度能源礦產豐富,因此印度總理莫迪在大興國內基礎設施的建設時,即便是在中國對其投資較少的情況下,也不會阻礙其計劃的實施與發展。
從印尼Pauh地區的露天煤礦到世界最大的馬來西亞避孕套生產商康樂(Karex),馬六甲海峽兩岸國家都受到中國進口變化和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避孕套用量往往能放映更廣泛的消費趨勢,並隨著城市化、收入、教育與娛樂時間的上升而增多。2007年至2013年,中國避孕套的進口量達到340萬公斤,幾乎翻了兩番。同時2011年,避孕套的主要成分——橡膠的價格也幾乎減少了一半,其原因來自於采礦業和建築業對運載車輛的超大型輪胎需求的猛跌。新型的避孕套是由膠乳用玻璃振蕩浸漬硫化而成,雖然如今康樂公司新型避孕套的銷售額只有十分之一左右,但康樂公司首席執行官Goh Miah Kiat對公司中國區的銷售情況表示樂觀,他稱,“通常人們總認為進口的產品要優於本地生產的產品。”
(消息來源:中國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