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念認同
2013年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待毛澤東是何種態度,如何處理所謂“前後三十年”的關係,自然成為外界關注的熱點。
事實上,在當年12月26日習近平發表紀念毛澤東誕辰講話之前近一年,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就曾在新進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明確表達了對“前後三十年的”關係判斷。他指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應該“姓社”還是“姓資”時的著名論斷:“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可見,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前後的歷史評價,習近平和鄧小平的理念基本一致,都認同改革開放前的積累,對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強調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認同“毛澤東時期”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在對毛澤東的評價上,習近平和鄧小平的理念也是一致的。他說:“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毛澤東同志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走過彎路,他在晚年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他的錯誤在於違反了他自己正確的東西,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所犯的錯誤。”這與鄧小平當年所說的“毛澤東同志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的理念根基是一致的。
以上,可以稱為習近平對鄧小平的“理念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