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發改委前司長被查  或揭企業債發內部腐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3 12:00:16


 
  自去年初以來,債市利益輸送案的查處風暴席捲了多家機構,多家銀行、券商、基金、信托等機構的固定收益部業務骨幹被查,債券發行和交易中的利益輸送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始被揭開。其中,債券發行的一級半市場的腐敗,被市場認為是最黑暗和利益最為巨大的部分。​

  多位市場人士稱,2013年初銀行間債市交易商協會取消短融和中票的加點保護後,雖然“一級半”市場的套利機會被壓縮,但債市的尋租機會並未消失。發行腐敗的源頭還是審批制,監管部門的官員也可能指定券的分配。與代持、養券、倒券等二級市場“利益輸送”的行為相比,有的丙類戶“關係戶”在發行環節拿券的本事更令市場側目,被稱是“赤裸裸的搶錢”。因為金融機構正常價格拿不到券,就只能從這些關係戶手裡去拿券,後者甚至連本錢都不用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交易員向財新記者抱怨道,“和發行環節有關係的人才能拿到券。我們以正常價格拿不到,就只能從這種人開的投資公司(即丙類戶)手裡去拿。他們轉手就在一級半市場賺個價差,甚至一分本錢都不用出,讓你直接去繳款。他們有時甚至和承銷的券商一起玩,價格發得特別高。”​

  “和交易商協會相比,發改委更有實權。因為企業債發行一直是審批制,決定權在發改委。交易商協會採取的至少號稱是註冊制,發行時間相當程度上可由發行人自己決定。”一位債市的承銷商人士說。​

  業內人士指出,短融、中票發行機制相對透明,走商業銀行的系統流程,電子記賬,每筆發行交易都記錄在案,案件容易查;而企業債和公司債的發行,一般是券商通過個人拿券,沒有電子記賬。“企業債賣給誰了,給低價拿到券的人多少回扣,基本查無可查。”​

  此前,債券市場已有多人因借由丙類戶非法獲利而接受調查(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此前封面報道:債市碩鼠)。自去年4月的債市風暴後,央行全面梳理了銀行間債市的多個環節,從丙類戶資格、債券發行、異常交易監測、信息披露、網上交易、DVP結算制度,一直到從業人員資格等,試圖全面再造債市交易規則,近期又推出做市商和投資者分層等措施,希望從監管倒逼機構加強內控,解決債市一對一詢價的道德風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