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拍攝完成,轉入後期製作。
2014年7月
該劇通過審查。
審查意見認為:該劇“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重大收獲”。
2014年8月8日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
觀者評論
歷史眼光展示過往的複雜
張頤武認為該劇的高收視,源自它對複雜環境下鄧小平的表現,生動、具體地呈現了對歷史的認知,“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內的複雜情況,經歷改革開放、撥亂反正,他怎麼走出這條路,放在世界格局的角度下觀察、審視,非常生動。從這部劇可以感受到鄧小平對那段歷史的重大意義,是關鍵性的轉折人物”。
劇中,鄧小平生活化的細節引起了觀眾的熱議,張頤武認為這些細節確實生動,“鄧小平的生活細節,在文藝作品裡的表現並不多,尤其是他的晚年生活,這次的展現很新鮮”。不過,張頤武認為,“觀眾最感興趣的還是對那個時代的展現,尤其是黨內複雜情況的揭示,比以往更充分。很多年輕人可能對那些不太了解,所以很有興趣。”
另外,劇中有不少歷史人物是首次出現,張頤武認為這“更具有歷史感的眼光,感覺不再是當局者,能超越出來,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
重溫與發現,形象的斷代史
正在熱播的48集《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引發收視熱潮。以往不同歷史時段的史實一一被披露;幾十年的歲月以一種紀實加虛構的方式在人們眼前一一展開。人們所關注的,不僅有鄧小平作為一代偉人在歷史轉折中對國家民族命運重大貢獻的描寫,相關重大歷史事件的首次披露,亦為觀眾觀看的重點之一。
該劇全景式反映了1976年到1984年的歷史,那個時段的諸多歷史重大問題,都在重要情節符合歷史事實的前提下有了藝術的表現。不僅有人們記憶之中的“粉碎四人幫”“鄧小平出山”“全國範圍恢復高考”“鄧小平首次訪美”“知識青年返鄉”“農村包產到戶”等,也有鄧小平在粉碎“四人幫”不久、複出前的突然患病、在葉帥的關心下順利手術,及時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羅瑞卿在真理標準討論中對鄧小平的鼎力支持的細節。這部劇對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而言,有著深刻的歷史重溫與重新發現的意味;而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它更像形象的“斷代史”,有助於他們增加對那段歷史的認知。
相信隨著後續播出,會有更多歷史事件和背景帶給觀眾更多的感受。(葉之植)
演員有話
馬少驊聽錄音,講出小平的四川味
劇中飾演偉人的陣容較為“豪華”,國家一級演員馬少驊飾演鄧小平,薩日娜飾演卓琳,謝鋼飾演陳雲,張嘉譯飾習仲勛,曾紅生飾華國鋒。近日部分主演接受了京華時報專訪。曾多次扮演過孫中山的馬少驊稱接演該劇一開始非常猶豫,整個過程如履薄冰、壓力巨大。為了準確拿捏鄧小平版的四川話,他把錄音隨身帶著聽,“漸漸摸到了邊”。
談接拍
開始不敢演“像”是個問題
馬少驊曾在電視劇《平民大總統》《走向共和》《辛亥革命》及電影《建黨偉業》《風雨十二年》中扮演孫中山,這是觀眾最熟悉他的熒幕形象。他最近一次亮相的角色是在今年3月央視播出的《原鄉》中飾演老兵杜守正,與陳寶國、張國立對戲。
去年8月,離《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開拍只有1個月時,馬少驊說他接到了該劇制片人高成生的邀戲電話,那時他非常猶豫,“一是因為我接了管虎導演的戲,也做了案頭工作,即將進組;二是我沒演過鄧小平,也沒想過角色會找我,太突然,所以一開始就推辭了。但高制片和我很熟,他說,‘無論如何你要來北京談談’。我答應了,但還是強調‘你們不要抱太大希望’。”
馬少驊到京的第二天,就被安排到北影廠試妝、試戲,“我試戲完,當場就有人鼓掌”。但他還是忐忑,覺得自己不夠像,“像不像是觀眾很看重的,我問劇組,你們能解決嗎?畢竟孫中山我演了6次,而觀眾離他遠,對他的熟悉程度有限。可小平太近,觀眾會有先入為主的情況,這個風險我不敢冒。”
又過了10天,在馬少驊回到湖北準備進其他組時,又接到《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組的電話,“8月10日左右,我進組那天,他們說已經和這邊的劇組商量好不用我在這邊演了。這時我沒了退路,就開始化妝、看資料熟悉小平,進行了一系列緊張的工作,9月開機。”馬少驊說,一生能接到鄧小平這個角色對演員來說是很榮幸的事情,“但對我的專業來說,卻是最大的挑戰”。
聊拍攝
立足劇本拿捏台詞有發揮
馬少驊坦言從接拍到拍攝,整個過程他的壓力非常大,但一進組他要求自己必須有信心,首先他要解決外形的問題,為此增肥20斤。“‘像不像’是觀眾認可的門票,我還需要外部的幫助,比如化妝等手段。然後表達人物上,我得做到神形兼備。外形像小平的特型演員很多,但如何演繹好真的很難。我自己提出要求,希望既要‘像’,又要‘是’’。”
“接了角色後,5個多月我沒開過電視,每天都在看鄧小平的資料。我把他的錄音放到MP3裡,走到哪兒都聽,揣摩他說話的狀態,漸漸覺得能夠摸到邊了。”馬少驊雖在貴州長大,但要說出小平味道的四川話,他下了功夫,“我得是他的語調和語氣,而且劇中我的戲三分之二都在開會,發表講話。”
馬少驊稱演小平難在拿捏台詞,“要展現小平的分寸、氣度,所以我反覆跟編劇商量哪句怎麼說”。他坦言在劇本的基礎上對台詞有適度發揮,但每次修改都會跟編劇商量,“我不顧他是不是休息就打電話,好在他總是不厭其煩,有時說‘等等,我再查查資料’,都得落實清楚”。馬少驊透露,他曾擔心鄧小平會見意大利記者法拉奇的那段談話不易審查通過,“那段話極其尖銳,可也是小平的原話。還好後來通過了。”
在已播的劇集裡,鄧小平在科學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握住王教授的手說了段話,馬少驊說,“這段話就有我的發揮,但這都是基於劇本,有導演、編劇的把關”。
談感觸
鄧家人幫助給了我鼓勵
慢慢進入角色後,馬少驊坦言對鄧小平的理解加深,周圍人也不斷給他鼓勵,“劇組人員覺得我演得像,演卓琳的薩日娜也說‘哥,越來越好’。包括演撒切爾夫人的外國演員都說好的時候,我就更加有信心。導演從沒批評過我,總是說‘很好’,反而弄得我心裡七上八下的。”
拍攝中,劇組曾經在鄧家取景。馬少驊說,其間,他和鄧家人見過四五次面,開了一次座談會,“鄧家人表現得冷靜、克制。他們很有分寸,盡量不干涉我們的拍攝,在他們看來,拍攝鄧小平不是個人的家事。”
“他們會告訴我,小平當年穿什麼衣服,舉手投足什麼樣,小平的孫子萌萌(鄧林的兒子萌萌)和我接觸多些,他會說‘我爺爺肚子比你大’。”馬少驊稱,在他們家拍攝幾天後,見到了鄧榕、鄧楠、鄧樸方,“他們遠遠看著,我們拍到晚上9點時,他們過來說‘大家辛苦,多喝水’,還肯定我說‘老爺子還行哈!’這對我鼓勵很大。”
看今後
小平難度大應該不再演
馬少驊稱因為劇組有嚴格規定,他一直沒看過成片,當時也沒時間看回放。現在,他也跟著播出一集集地追,“有次去雍和宮附近,外地的一家人追著我,說看過我演的孫中山,這次也演得挺像。”葉劍英的兒子葉選廉也給他打過電話:“你特像老爺子。”
不過,也有網友表達了“不像”的聲音,對此馬少驊回應:“應該把整部劇看完了再說這個問題,現在談論為時過早。”他表示後面的內容會更精彩,“有一些我們以前沒涉及過的問題,比如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關於兩個凡是的問題、解放廣大知識分子的問題,都會有客觀地呈現。”
對於今後是否會再演鄧小平,馬少驊稱“應該不會了”,要演好這個角色各方面要求很高,“一個是劇本要好,大家都應該對鄧小平了解;二是整個拍攝時間上要比較從容,拍好這部戲難度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