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對國內改革的信任和對國際形勢的認識漸漸融會貫通,在對國家政治道路的態度上,民眾與中央的一致性在增加。在香港政改、烏克蘭變局等重大事件上,媒體和互聯網上的看法從分散變得相對集中,這是對輿論深層變化的一種驗證。
第六,最極端的東西在中國輿論場上變少了,而且極端聲音在互聯網上聯合形成壓倒性輿情的情況少了,這大概不完全是管理之功,正面資訊顯然起了更重要作用。比如,這兩年抓的貪官比過去多多了,但他們絕大部分都是紀檢機構揪出來的,他們的東窗事發讓人們同時看到腐敗的嚴重性和中央治理腐敗的決心,這與網上曝光貪官、而官方一開始時幫著背書導致的洶湧輿論完全不同。
第七,當國家政治道路得到空前鞏固時,各種不確定性導致的不安就變得局部和微觀化,雖然改革面臨大量困難,包括有抵觸情緒,有些地方甚至有懶政現象,此外國民經濟面臨著近年來最嚴重的下行壓力,但中國社會的從容感反而增加了,對國家穩定的預期無疑是社會主流。
第八,以反腐敗和改革為中心的當下現實得到中國民眾由衷的支持,對可能遇到的困難社會有了更多承受力,這恐怕是中國民心輪廓最搶眼,也最有力量的線條。
民心是一個國家政治中最核心的資源,它的向背和整齊度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所遇重大困難的性質。改革已進入深水區,一些問題的嚴重性超出了不久前很多人的想像。但社會的總信心仍然很高,最關鍵的就是人民支持改革,力挺反腐敗。正所謂人心齊,泰山也能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