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公眾反映強烈的不當複出,難免讓人們有“免職就是帶薪休假”的類比,烙下“免職就是輿論擋箭牌”的印象,最終把問責機制視為“民意公關”的一種手段。事實證明,暫時的輿論平息,無法緩釋民眾內心的焦慮。人們在乎當事官員下不下台,更在乎問責的有效性和威懾力。
與其事後被輿論質疑,不如事前把尊重民意這一文章做足。官員複出能不能在陽光下,以公眾看得見的方式進行?何為“實績突出”,什麼叫“符合提拔任用條件”,這些複出標準能不能精細化?複出程序是否履行,組織考察是否到位……回答好這些問題,問責才有震懾,複出才能坦蕩,老百姓的質疑才會消弭。
“我們國家培養一個領導幹部比培養一個飛行員的花費要多得多。”幹部能力的增強、水平的提高、經驗的積累,很大程度上是以各種社會成本的消耗為代價的。培養不易,能修不棄。正因如此,唯有陽光重啟、正當起複被問責的官員,才算是真正愛護珍惜,才體現對黨和人民的負責,也才能令他們在未來工作中贏得群眾心甘情願的支持。(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