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銷售文化
影視、音樂、演唱會等娛樂產業是與中國年輕消費者相符的商品。去年在中國上映的韓中合資電影《分手合約》數周內占據票房第一位,成為成功賣座的電影。無聲劇《亂打》、B-Boy演出、遊戲角色等也可以成為在中國銷售的正當商品。CJ集團中國本部代表樸根太稱,“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們具有競爭力的幾處空缺領域”,“應該全面打出設計、時尚等第3產業”,他還認為有必要在製造業產品與韓國文化接軌。
4.構建多種供給鏈
製造業配件公司的情況是,從“本部-子公司”這種單純的供給鏈條有必要轉變為中國企業。即能否將供給線擴大到中國企業,關係到製造業營銷的成敗。很意外的是,中國製造業有很多“技術空缺”。當地CEO說,可以填補此空缺的機會很多。在山東省濟南經營打印用油墨企業的林起範社長補充道,“勵志成為中國企業的外包企業正在尋找公司”,“需要針對中國企業為的全方位市場營銷”。
5.CSR(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業務
在中國對CSR的關注也越來越高,還發現每年定期整理主要企業CSR活動的報告。也就是說這可以成為最好的宣傳手段。尤其是可以緩和中國人對外國企業的否定認識,在這一點上一定要多費心思。中小企業振興公團北京事務所長李丙植(音)說,“最近隨著小事也會在中國媒體上報道,對於公司來說,會發生很多具有決定性打擊的情況”,“應當植入要與中國一同成長的公司這一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