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3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岐山出席2013年中央巡視工作動員暨培訓會議并講話。 |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緊鑼密鼓的“打虎、拍蒼蠅”行動,在民間收獲了極高聲譽。輿論近日援引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中的“寧遇閻王,莫遇老王”,來形容王岐山在一些“污點”官員心中的形象。但說到底,嚴懲貪官、且常抓不懈並不是王岐山一己之事,或者說他個人有多大能耐,而是執政黨執政和依法治國的本質要求。
美國《僑報》8月29日載文《反腐沒有“個人英雄”》,文章說,王岐山近日在出席政協常委會時提到,“反腐永遠在路上”,“打蒼蠅老虎治標的同時,治本實際上已在推進。”王岐山走馬上任中紀委書記後就提出清晰的反腐思路:先治標後治本,用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
所謂治標,就是攻克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從本輪反腐行動看,中紀委部署治標可謂步步為營:蒼蠅牽出老虎,石油系統、政法系統、地方政壇等多綫並進,最終揪出“大老虎”周永康,更不必說退休的“老老虎”和正意欲壯大的“小老虎”;抓現行斷後路,在國內反腐深入到一定程度後,中紀委又協調指揮緝捕在逃境外經濟嫌犯,既是“秋後算賬”,也是對有意為之者形成震懾;衝鋒兼顧鞏固,中紀委監察部的網站上,官員落馬的公告依舊接二連三。與此同時,首輪巡視的巡視組7月中旬剛曬完問題賬單,緊接著又展開了第二輪,用王岐山的話說,是要“殺個回馬槍”,發揮更大威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