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說‘八年抗戰’,這次鳴禮炮十四響寓意‘抗戰十四年’,是一個新的重大變化,說明全面抗戰前的6年(1931年-1937年)和抗戰8年,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張從田說。
從1931年至1945年的14年抗戰期間,中國始終牽制著日本陸軍的絕對主力,到抗戰末期,日本陸軍還有64%被牽制在中國戰場,而中國戰場殲敵占日軍二戰期間傷亡人數的70%……諸多證據表明,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李宗遠指出,中國的抗戰長期以來在國際傳播中效果不彰。比如,與奧斯維辛集中營、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並稱為二戰中人類三大慘案的南京大屠殺,在相當長時間內幾乎不為國際社會所知。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因此呼籲,中國要建幾座專門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紀念館。“如果缺乏大國的歷史觀,缺乏國際視野,缺乏二戰同盟國的歷史解讀,怎麼可能有二戰中的歷史地位。”他說。
7月初在“盧溝橋事變”77周年到來之際,中央檔案館選取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45名日本戰犯的親筆供詞檔案,首次通過互聯網全文公布。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69周年紀念日,國家檔案局在其官方網站推出《偉大勝利——中國受降檔案》專題。8月25日,國家檔案局官網發布《浴血奮戰——檔案里的中國抗戰》專題。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日本問題專家王新生認為,一系列抗戰檔案的公布,是近期中日關係發展至今走到的一個不得已、也是必然的做法。
“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一直缺少深刻的反省,一直試圖美化侵略事實,比如把‘8·15’稱為終戰日,一些右翼政客不斷參拜靖國神社。”他說,“在日本對二戰罪行尚未作出深刻反省的前提下,用公布檔案的形式來引起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的警戒,非常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