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理事會更丟人、更沒風骨!理事會在2011年成立拉菲克‧哈裡裡中東研究中心,以紀念2005年被刺殺的黎巴嫩總理,出錢成立這個中心的是哈裡裡的大兒子巴哈‧哈裡裡。曾任職國務院的中東問題專家米希兒‧唐妮,獲聘出任中心主任。去年埃及軍人發動兵變推翻民選總統、出身穆斯林兄弟會的莫西,唐妮在參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主張中止軍援埃及。金主巴哈‧巴裡裡很不高興,打電話給大西洋理事會抱怨,4個月後,唐妮就下台了。如此干涉研究分析和言論自由的行徑,醜陋地暴露智庫“拿人家的錢,不能違反金主意願”的悲哀!
曾是內閣人才的旋轉門
過去幾十年,智庫和一些基金會,一直都是民主與共和兩黨籌組內閣班底的最大人才來源,因那些地方是閣員的儲備所,如布魯金斯研究所號稱是民主黨政府的人才跳板。克林頓政府的副國務卿史特洛布‧托伯特,下台後不久即出任布魯金斯總裁,直至現在。在克林頓時代做過以色列大使的馬丁‧殷代克,原本是布魯金斯副總裁兼外交政策項目主任,卸任後又回到布魯金斯。又如甘迺迪和詹森時代的國務卿魯斯克,出任國務卿前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總裁。保守派的傳統基金會和美國企業研究所,則是共和黨政府的人才大本營。因此,智庫和美國政府的關係極為密切,等於是兩棟大樓之間的旋轉門,人才隨著政府的更迭而換位置。
布魯金斯的殷代克說,他們的工作就是根據客觀的尺度,從事學術的、獨立的研究,以影響政策。問題在於,智庫拿到外國政府的大批金錢後,很難保持客觀、中立和公正,拿人家的錢就得幫人家說話,智庫的立場就被錢所左右。
很少人會想到挪威政府竟拿500萬美元給名氣不大的智庫“環球發展中心”,希望他們去影響白宮、財政部和國會,做出有利於挪威的政策。有錢的挪威政府又拿400萬美元給布魯金斯,其目的是希望美國的海外政策不要妨礙挪威出售石油。《紐時》說,挪威過去4年至少捐了2400萬美元給美國的智庫。
智庫變質為遊說組織,這表示美國政府和國會已陷入重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