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哈爾濱依蘭縣教育局通報稱,因未收到教師節禮物而辱罵學生的馮群超,已被撤消班主任職務,停止教學工作;此外,馮與校長均被行政記大過。相對馮的行為的嚴重性及其師德的敗壞程度,這個處分太輕了;應該將其開除出教師隊伍。
所謂“停止教學工作”,是否意味著以後還可以恢復其教師工作。我國目前實行教師資格證制度,即使是師範學校的畢業生,也要通過考試取得教師資格證書以後,才具有被聘任為教師的資格。依蘭縣這個處分是否表明,馮的錯誤的嚴重性並未影響到其教師資格;在他們認為適當的時候,仍然可以恢復其教師工作,仍然可以走上講台去教書育人?
之所以要通過專門教育即師範教育來培養師資,並實行教師資格證制度,除了教師工作在專業上有其特殊性以外,還因為教師的職責除了知識教育,還承擔著道德教育的責任,即所謂“教書育人”。換句話說,教師工作的“產品”是“人”,而不是無生命的物品。教師應該具備比一般人更高一些的道德水準,而馮的言行,已經跌到一般人也應恪守的道德水準以下。即使將她開除出教師隊伍,其對學生造成的惡劣影響,也不是輕易能消除的;讓她繼續當教師,意味著教師的執業要求大大降低,降低到了很不堪的地步。
很多相關報道和評論中,都提到了馮的辱罵用語,如“窮嗖的”、“摳嗖的”、“廢物”、“不要臉”等,但都沒有注意到她的另一句話:“一定要對你們好啊?”愛學生,對學生負責,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理念、職業素質,馮的這句話,表明她內心對這一師德要求是有抵觸的,不願意接受的,在辱罵學生中說出這句話,是她真實內心的自然流露。這也表明,辱罵學生事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內心裡抵觸教師的師德要求,必然會在平時表現出來,必然會被學生感知到,學生在教師節對馮沒有贈送禮物的熱情,與她抵觸師德要求,其實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種瓜得瓜,本沒什麼可抱怨的。
事情就是那麼矛盾:真正愛學生的教師,會覺得為學生做得還不夠;學生的感謝,會讓他或她感到不安。而這樣的教師,學生會越發地愛戴。這是最純潔最珍貴的人間感情。而馮把禮物看成是“面子”,殊不知,沒有“裡子”,何來“面子”;有了真正的感情交流,有沒有禮物根本不重要。馮的“禮物觀”,其實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折射了她的價值觀、教育觀。她可能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但不具備當教師的最核心、最主要的素質。
取消馮的教師資格,但可以保留其“事業編制”,這樣,對其收入不會有太大影響;可以在學校擔任事務性工作,但不適合走上講台。如果她覺得繼續呆在原單位會很難堪,可以換一所學校上班——在諸多考慮中,最重要、首要的是,要對學生、對教育負責。讓馮繼續當教師,是對學生的不負責。
(來源:《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