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原子彈爆炸50周年:找鈾“開業之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5 14:53:55


 
  當時已經開展航空放射性測量,以尋找放射性異常,實現概略找礦。航空放射性測量找礦速度雖然比地面快,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飛行,而且一般在距地面150—200米的高度飛行接受的放射性信號最強,但如果地形突然變化,還是有風險,有數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通過航空放射性測量發現線索後,實地勘探還得依賴人。

  “那時候我們西北的鈾礦地質隊伍過著牧民般的生活,每天一人一匹馬,手持著有點像槍的探測儀,按照一定比例尺進行普查找礦,沿途要是有蒙古包就借宿在蒙古包,否則就睡睡袋,睡袋裡還經常有虱子‘光顧’。”黃世傑回憶,白天的塔里木盆地溫度可達50多攝氏度,進入天山冰雹就來了,可謂“冰火兩重天”,吃不到新鮮蔬菜,白天野外工作口渴,就喝天山上流下來的雪水。

  “我們好不容易上了大學,能夠分配到這麼艱苦的地方發揮作用,為國家做貢獻,大家都很高興,一點不覺得苦。”黃淨白說,當時僅新疆519隊就集結了好幾千人,下面又分為若干個小分隊。白天出野外,晚上整理資料,從開春一直忙到大雪封山方才收隊。

  中南309地質大隊則在南方廣袤土地上展開了找鈾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發現了我國第一個花崗岩型鈾礦床,開辟了我國找鈾新領域;對江西相山鈾礦田的勘查開發被譽為我國鈾礦地質勘查史上的創舉,實現了從一個航測異常點發展成為由幾十個大、中、小型鈾礦組成的巨型鈾礦田,成就了相山“中國鈾都”的美譽。

  相關數據顯示,在1955年至1960年我國鈾礦地質初創階段,我國相繼建立了9個找鈾礦地質隊伍,普查和揭露隊(組)88個,綜合找礦隊249個。通過快速找礦、快速勘探的方式,鈾礦地質工作者向國家提交了12個鈾礦床,找到了製造原子彈的“糧食”。上世紀50年代,當我國代表團和蘇聯專家談判加速礦山建設時,蘇聯專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提出,必須有500噸的鈾資源儲量才能進行礦山建設。1956年,我國地質人員終於提交了超過500噸儲量的坑口鈾礦床,為鈾礦山建設提供了依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