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兩國的經濟起飛也有不同。中國的經濟,即便是在2001年,也比印度今天的經濟更加以製造業為主導,而印度的增長更多地是由服務業驅動的,比如軟件和外包服務。
如果要走與中國相似的崛起道路,印度就要比按圖索驥再多做一點工作,尤其是在今天,低成本製造業已經不那麼可靠的時候。
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佩雷薩德(Eswar Prasad)指出,當今全球需求主要驅動力主力並非富有、發達的經濟體,而更多是中等收入經濟體,而中等收入經濟體仍然依賴出口來維持增長。
換言之,印度正在擠進一個已經非常擁擠的大派對:孟加拉專做衣服,菲律賓專做電子產品,泰國和越南則生產機器和電腦零件。
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會經濟學家撒安雷(Saon Ray)稱,印度在獨特而高科技的部門仍然有機會,比如藥物開發和半導體涉及。
撒安雷認為,印度要成為一個工業中心現在還不算太遲,因為技術的好處在於它日新月異。
佩雷薩德指出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今天的印度不能通過讓貨幣貶值來推動出口——過去,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常用這招取勝。
今天的印度還不能享用美聯儲的廉價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