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開資料顯示的1984年不同,孔素英告訴南都記者,天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藍翔技校的前身)成立的時間是1986年。兩人租了57中的數間教室,專業只有兩個:油漆、沙發製作和縫紉。油漆和沙發製作是榮蘭祥教,縫紉課老師就是孔素英。頭一年因為招不到學生,兩人還承包了學校的食堂,一邊做飯,一邊招生。
生源漸漸多起來後,天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開到了濟南寶華街,多加了一個專業———摩托車培訓班,一個當時很時髦的專業。
改革開放初期,技術培訓有大量生源基礎———農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後產生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一部分農民開始產生了進城務工的意識,加之城鎮化的建設,學生越來越多。孔素英說她也越來越辛苦,既要給學生上課,還要養育孩子。她多次挺著懷孕8個月的肚子上課,上完課還自編教材,再拿到印刷廠去印。但彼時再辛苦,看到逐漸成長的學校,她也會感到欣慰。
1989年左右,是藍翔技校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節點,彼時,恰逢部隊搞“三產”熱潮,天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被部隊收購,榮蘭祥由學校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學校的實際管理者,法定代表人是部隊的一名官員。
藍翔在部隊的加持下逐步做大、做強。部隊派了人在學校管理,學校也給部隊培養了不少轉業、退役士兵。部隊有一些舊營房也成了藍翔技校的教室。
1997年中央軍委下發相關文件後,藍翔技校逐步與部隊解除了合作關係。隨著學校的發展,1998年孔素英不再擔任一線老師的工作,改為負責學校接待、幫榮蘭祥審查藍翔技校和其他產業的賬目。
在此前一份媒體報道裡,藍翔不僅被描述成“中國黑客的搖籃”,也被稱為有“軍方背景”。有關藍翔的一項宣傳口號“全國唯一向部隊輸送技術士官的民辦職業學校”也成為外界猜想該校有部隊背景的依據之一。對此,孔素英表示,藍翔絕不是什麼黑客搖籃,與部隊的關係也就是多年前的合作。之所以能與部隊合作,確實是因為撞上了部隊搞第三產業大潮。
孔素英表示,與部隊脫鈎之後,榮蘭祥開始大規模地擴張學校版圖:從簡陋小院,到占地近千畝、30餘幢樓共40餘萬平方米校舍;從10來名學員,到年培訓能力3萬人的規模。至2009年底,榮蘭祥基本完成了學校的擴張,也從一個初中未畢業的農民,成為坐擁億萬資產的全國人大代表。
(稿源: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