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現在的發展趨勢看,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可能難達預期。內中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受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美國經濟復甦雖然穩定,但尚未實現貨幣政策常態化---QE(量化寬鬆)預計10月退出但美聯儲加息時間表尚未確定;歐元區和日本尚在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以避免通縮,復甦前景還不明朗。
中國經濟面臨下行趨勢,中國決策者正在推行強改革的調結構政策,以適應7.5%增長區間的經濟新常態。在此情勢下,中國和東盟經貿遇冷,也符合後危機時代的全球經濟大勢和雙邊經貿關係的現狀。
二是地緣政治的負效應顯現。和烏克蘭危機延燒拉低俄羅斯和歐洲國家的經貿關係一樣,南海危機的持續發酵也導致中國和東盟經貿關係的下滑。
以中越、中菲貿易為例——由於南海摩擦和越南反華抗議引發的打砸搶事件,越南與中國的貿易額雖然增長了22.2%,但增幅遠不如2013全年的29.8%。靠近中越邊境的越南諒山省,靠出手中國商品的當地商舖呈現出一片蕭索景象。從中越邊境的友誼關通過的中越貨運量也大幅減少。
至於中菲貿易,島嶼主權爭議在菲境內形成了針對中國遊客的暴力綁架事件,有些暴力組織甚至威脅襲擊中國大使館。中國向民眾發出了菲律賓旅遊警告。中國遊客赴菲旅遊的熱情降低,甚至出現了大面積退訂的情況。據悉,菲最大航空公司宿務航空取消了9月至12月期間149個往返中國大陸的航班,減少乘客2.4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