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換代彈簧鋼材質還能折叠
天安門城樓第一代大紅燈籠,主要的材料是生長三年左右、高9.4尺以上的毛竹和鮮艶、不褪色的紅士林布以及鬆木等。每盞燈一般需要48根燈條,12塊鬆木制成的上下燈盤,12幅紅士林布,再用金紙加工成八個雲頭,貼在燈的上下口部。燈的底盤編有48個小葫蘆網子穗,底部配有黃色流蘇,顯得莊重、大方、美觀。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天安門上的大紅燈籠,始終是按這種傳統工藝製作。
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為慶祝共和國的生日,天安門城樓將要進行裝修。城樓上的8盞大紅燈籠將被折叠式新型燈籠所代替。
這種新式燈籠也稱之為天安門第二代大紅燈籠。這種新式燈籠與過去舊燈籠相比,具有便於運輸、吊掛、收存三大特點。燈籠的外觀大小未變,但收縮後僅為原燈籠的十分之一。
第二代燈籠採用新式彈簧鋼材料制成,重量雖稍大於舊燈籠,但解決了舊式燈籠隨風搖擺時可能帶來的危險。
1994年,天安門城樓上8盞舊燈籠退役後,其中6盞燈籠由天安門地區管委會和有關博物館收藏。在東二和西二位置上懸掛過的兩盞燈籠,於1995年2月19日交由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公開拍賣。
拍賣時,這對燈籠從10萬元人民幣起價,經過激烈競標,7分鐘後拍賣價達到1380萬元人民幣,最後由位於北京溫泉鄉的“中華百亭魚樂園”奪得。
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將拍賣大紅燈籠所得的部分款項,捐獻給北京貧困山區解決飲水問題和“希望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