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迺強 |
中評社香港10月7日電(作者 劉廼強)這幾天,人人都盯住電視機,看著幾個被反對派佔領地區的事態發展,各種訊息,真的、假的,通過手機和電腦不停轟炸,親友之間不斷討論、互罵、心情浮燥,睡得不好,都想找人談,都對如何解決困局有自己的看法,都想做點事情。
我聽過不少從教呀媽做女人到極具創意的點子,只是我們個人能力有限,訊息掌握得既不及時,又不全面,甚至真假難分,這些點子,不論好的、爛的,都不可能得到落實。越到處找人談話,結果只會是更大的無能感。在任何歷史時空中,個人從來都很渺小,只不過在動蕩之中,個人的無力感更加突出而已。張曉明最近對記者說:“太陽明天還會升起。”是的,儘管形勢瞬息萬變,不管什麼事發生,也不管你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明天太陽依舊會按時從東方升起,我們別過份要求自己,這反而更加泰然,吃得好,睡得好,更能以最佳的狀態去應付這變局。
我們不知道那個點子可行,但我們卻知道那個不可行。最多人提出,但最明顯不可行的是跟反對派對話,給他們一個下台階。
首先,我們想通過談判達到什麼結果?無疑,無論提出要談判的學聯,和接受談判的特區政府,都公開宣佈歡迎談判。這其實只是做給市民看,以爭取那人人都提及,但誰都不知道在那裡的“中間大多數”。學聯的小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所以經常露底,從一開始便不斷找藉口停止對話,到最近聲言對話要公開進行,同時只討論程序性的安排。很明顯,學聯並不想真的對話,也想不透對話能達到什麼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