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永祺認為學生應該在這場運動中學著了解國家。(中評社 李仕奇攝) |
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記者 李仕奇)香港學生在“佔領中環”非法集會上的話語權漸增,而香港政府也委派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學聯代表而非“佔中”三子對話。不過,學生所堅持的“公民提名”顯然與人大常委會有關香港政改的決定相違背,註定無法實現。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長容永祺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年輕學生需要在這次運動中學習如何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待普選問題,與其追求過於理想化的訴求,不如務實地爭取一些改變。
“香港普選的持份者不單單是香港人,還有中央,香港始終是一國兩制,不是獨立政體,所以要考慮中央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不能說話點就點(想怎樣就怎樣)。”容永祺認為,正在抗爭的學生是從平面、橫向的角度去看普選問題,期望低門檻,每個人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人大決定不符合他們標準,他們要爭取,這是很正常的”。但他指出,從國家的角度考慮政改,則要更加全面,要考慮到既給香港民主,但又不影響國家安全,不能讓香港的民主影響到內地的制度。
他認為,年輕人可能對國家不夠了解,只是純粹從香港的角度考慮問題,沒有想到如果中央不信任選出來的行政長官,這“對香港沒好處之餘,可能是倒後行”;中央不會這麼信任和支持特首,如果不任命特首更有憲制危機,所以說香港年輕人只用理想角度,沒有用現實的角度看問題。
對於政府與學聯代表的對話,容永祺表示,學生必須要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改不了的,不過,學生可以積極地討論在政改諮詢的第二階段,怎樣爭取入閘門檻降低一點,因為爭取政改邁向民主、用普選產生特首,才是整個社會包括學生的終極目標。因此,他呼籲,學生與其阻塞道路、癱瘓交通,不如“見好即收,知所進退”,實際地爭取提名委員會有更大的民主成份,甚至加入青年人代表等,“智取比街頭抗爭要好”。
容永祺指出,如果年輕人以後每次都佔領抗爭,變成了一種不服從政府、挑戰政府的行為和文化並不是好事,學生應該檢討。他認為,學生可愛的地方是有幻想力,但危險的地方在於,不知道自己置身於很危險的空間,“衝擊政府總部,如果換在白宮和唐寧街門口有什麼後果?有智慧都不應該這樣做。”他表示,不認同“佔中”的方式,封了政府通道,妨礙政府工作,是離譜的,也影響了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