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第7艘蒼龍級AIP潛艇下水。 |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日美政府8日出台旨在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導方針》的中期報告後,如同在全球投下一顆震蕩炸彈。儘管該報告並未涉及很多敏感內容的細節,但在日本執意推動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背景下,日美近20年來首次修訂防衛合作指導方針,還是被西方媒體解讀為打造“全球防衛合作同盟”。
借口“配合美國”實現全球到達
《環球時報》報道,這份中期報告在開篇就明確提出,其目的是“在保護日本安全的同時,日本要配合美國在全球開展行動”。美國彭博社9日稱,美日此舉是在打造“全球防衛合作同盟”。《日本時報》9日報道稱,根據新指導方針,日美軍事合作將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它強調了日美軍事同盟的“全球性質”,這與將自衛隊活動範圍限定在日本周邊的1997年版指導方針存在明顯區別。該方針也為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鋪平了道路,如果日本的石油進口受到軍事威脅,日本甚至可以派遣掃雷艦前往霍爾木茲海峽。日本防衛大學安全研究教授神穀真武說,由於安全環境急劇變化,威脅可能會來自任何地方,東京和華盛頓將把它們的聚焦點轉向更為國際化的區域。
中國軍事專家劉江平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受到預算制約的美國希望借機讓日本自衛隊分擔美軍的部分任務,但相比之下,日本獲得的好處更多。他舉例說,日本海上自衛隊現有的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早已實現大型化和遠洋化,但在現有法律框架下,這些艦艇活動範圍受到很大限制。而根據新的指導方針,日本可用“為美軍提供幫助”的幌子,將其艦艇部署到關鍵的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等,迫使中韓等依賴海上交通命脈的國家不得不想辦法應對這種新威脅。日本《東京新聞》表示,日本追隨美國的全球戰爭,今後與中韓的關係會更緊張。劉江平警告說,除艦艇等裝備已實現遠洋化外,海上自衛隊每年都堅持派出遠洋艦隊進行環球航行,擁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因此日美防衛合作指導方針修改完畢後,日本很快就可具備“全球到達”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