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戈輝:那這個資助的標準是怎樣的?有多少學生真正能夠符合這個條件?
張欣:每個大學對於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拿到助學金都是有要求的。比如哈佛是家庭年收入六萬五美金以下的可以申請助學金。因為人家學費就五萬多美金了。
潘石屹:這裡面大家一直有個誤解,就是到美國這些一流學校去的好像都是官二代,富二代。其實不是這樣的。有好多孩子的家庭是非常貧困的。我們夏天去各個學校考察,去見這些中國學生。我們發現他們申請這個學校,但是不敢告訴學校他們經濟上需要幫助,因為這個學校沒有給我們中國人提供助學金。所以他們擔心如果寫上了有助學金需求,它就不錄取你了。
許戈輝:很多人都很奇怪,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學校,捐款額度都達到上百億美金,為什麼還會缺錢呢?
張欣:咱們中國教育的主要經費、資源來源於政府。而美國的教育,政府的錢給的非常非常少,大部分學校都是靠經濟援助。實際情況是,我們的這點錢,遠遠不夠這些學校的真正需求。
潘石屹、張欣的擔憂
許戈輝:潘總是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考上了中國石油管道學院。張欣是從香港工廠,依靠助學金,拿到了劍橋大學碩士學位。在你們做慈善的過程中,你們兩個人自身的求學背景是不是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啟發?
潘石屹:我的這個求學背景,代表草根,所以我的整個思路都是比較草根的。
張欣:像我們八十年代出國學習,誰也交不起五萬美金學費,再有錢的也交不起。像我一個香港工廠女工,能夠去英國上學,就是有人資助你,你才上的了。那麼現在中國國情變了,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付得起學費了。所以我擔心現在再去劍橋,像我和潘石屹這樣從女工,從農村出來的人會因為錢,失去機會。我們的助學金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許戈輝:我知道在捐款前,你們進行了大量的考察走訪。甚至在今天採訪前,張欣還在忙於落實項目細節。能不能跟我們講講你們的考察包括什麼內容?
張欣:第一個是先看看我們做慈善能夠幫助的這些學生,了解這些學生的情況。另外看看學校跟中國的聯繫有多緊密,比如本科他們現在收了多少中國學生。它這個招生辦是從來不來中國,還是每年都來。同時我們要和這個學校的中國學生見面,看看他們的經濟問題是怎麼解決的。然後我們還要見一下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等方方面面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