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IMF10月最新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fiscalmonitor,下稱“報告”)也體現了事態的嚴峻。報告指出,新興市場目前吸收的來自發達經濟體的證券投資的比例快速擴大,從2002年的7%飈升至2012年的20%,這種更強的聯繫所帶來的後果是,資產價格變化和波動的同步性增強。低融資成本使金融風險在新興經濟體中愈演愈烈,2014年上半年的債券發行量已同比上升23%。然而,中國、巴西、印度、土耳其等新興市場的償債能力已有所下降。
可見,一旦美聯儲快速調整貨幣政策,其溢出效應不容小覷。報告認為,這種調整或使債券市場的期現溢價回到歷史基準水平(提高了100個基點),信用風險溢價恢復正常(信用風險定價調整100個基點)。這種衝擊可能使全球債券組合的市場價值下降8%以上,或超過3.8萬億美元。
“對於先進經濟體,雙邊和多邊互換額度安排能確保在出現壓力時獲得外幣融資,從而緩解過度波動;對於新興市場,在資本大量外流的情況下,一些國家可能需要將重點放在市場有序運作上。為了保持抗衝擊能力,新興市場必須更加重視國內脆弱性,包括一些國家銀行計提準備金做法、銀行吸收損失的緩衝水平較低。”IMF金融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何塞·維納爾斯(JoséVinals)對新興市場如何防範風險建議道。
喘息之機:流動性得以維持
美聯儲將其資產負債表規模維持不變對新興市場正是一大利好。
彭博社發表社論稱,QE遺留給美聯儲的4萬多億美元資產今後可能依然會刺激美國經濟發展。在結束第三輪QE後,該行計劃將其資產負債表保持在創紀錄的4.48萬億美元規模。
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Yellen)在上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聯儲將資產負債表規模恢復至歷史水平可能要十年。”她指出,是否將持有債券再投資取決於金融條件和經濟前景。
此舉意味著市場流動性不會出現大幅逆轉,借貸成本或可維持低位,且通脹數據亦可更為接近目標,也在中國和歐元區經濟增速放緩之際為美國經濟提供支持。美聯儲持有的債券資產將限制公開市場的證券供應量,這將幫助抬高債券價格、打壓收益率。
“沒有QE我們照樣能活得很好,”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Summers)近期表示,“當前10年期債券利率相較於開啟QE前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