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身為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的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一批機密電郵曝光,被揭發向港大秘密捐款一百四十多萬元,分給民意研究計劃及不同院系,進行與佔中有關的“學術研究”,難免令人懷疑當中是否涉及借用學校的“招牌”和學術的名義,來配合政治活動,削弱大學享有的學術超然地位。大學對此必須嚴肅處理,徹底調查。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根據網上揭露的文件,戴耀廷給港大四筆匿名捐款合共一百四十五萬元,遭大學行政部門質疑不妥,最後要由副校長周肇平出面處理,戴耀廷才肯披露“匿名者”是另一佔中發起人朱耀明牧師。朱耀明本身並不富有,他推行的民主教育工作亦要靠捐款支持,故此他也只是捐出這幾筆款項的“中間人”,背後的真正捐款人是誰,
至今仍沒有向港大披露。
說匿名捐款無關政治不可信
有了朱耀明“掛名”,戴耀廷昨日辯解指捐款已經“跟足大學的程序”。至於款項用途,他說朱耀明希望涉及教育工作,例如民間投票的設計和學術討論的經費等,與政治行動無關。
朱耀明的“希望”是一回事,明眼人看到的又是另一回事,事實擺在眼前,大家很難相信這幾筆捐款的用途與政治行動無關,尤其是去年五月其中兩筆最大的捐款,與定義普選“國際標準”的國際專家研討會,以及政改方案民間公投,在籌備時間上極為配合。
今年三月,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舉行了國際專家圓桌會議,專家提出了《選舉機制及方法與國際標準相容的指導原則》共五項。部分專家再根據這五點原則,評核坊間發表的各項普選方案,得出十五項及格方案,供佔中商討日篩選作民間公投選擇。六月份的佔中公投,再利用這“國際標準”來捆綁泛民議員就政改方案的投票取態。很明顯,學術討論給政治行動提供了“彈藥”。
被質疑借大學資源推佔中
至於民間公投的設計,更是赤裸裸以佔中行動為首要服務對象。學術研究貴乎嚴格,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研發”出來的民間公投機制,連主任鍾庭耀都承認有漏洞,如此研究成果,學術上能否站得住腳成疑,作為一個政治工具則相當有用。
戴耀廷和鍾庭耀是佔領行動的台前幕後核心人物,其個人政治立場如何,大學無從干涉,也不應干涉,但是如果他們引入不知名捐款,借用大學的名義和資源來配合其推動的政治運動,大學就必須正視。
大學享有崇高地位,學術自由受到保護,其中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保持超然的求真態度,不容學術研究為政治服務而被扭曲。如任由一些政治傾向強烈的教職員令學術活動變質,破壞大學核心價值,大學享有的權威和聲譽就難免受到腐蝕。這不僅是大學的損失,更是社會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