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中國崛起給日本振興經濟最後一個機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9 10:52:40


王毅和高虎城共同見記者,而高虎城8日在京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宮澤洋一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10月30日發表題為《中國的崛起給了日本振興經濟的最後一個機會》的文章稱,美國和中國可以從其經濟轉型中獲益良多,而日本的時間所剩不多了。面對失去的20年、也許還會更長的時間,這可能是日本最後的機會。

  據《參考消息》報道,該文章稱,日本是與殃及各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長期停滯作鬥爭的培養皿。儘管“安倍經濟學”得到追捧,但日本經濟依然低迷。安倍再度出任首相以來的六個季度中,年化實際GDP增長率平均僅1.4%,只略高於1992年以後的1%。

  安倍經濟學的本意是要結束日本“失去的幾十年”,它所包含的三支“箭”都旨在使經濟走出持續了15年的通貨緊縮泥潭。

  遺憾的是,不是每支箭都凌空飛起。日本銀行似乎正穩穩地射出第一支箭——採取它所稱的量化和質化寬鬆。相對於GDP而言,日本銀行的貨幣策略可能實際上遠遠勝過了美聯儲所做的努力。

  但另外兩支箭飛得搖搖晃晃。近來,安倍對推進第二階段消費稅上調提出嚴重質疑,而消費稅上調一直被認為是債務重整戰略的關鍵。安倍退縮是因為經濟依然疲弱,致使通貨緊縮複發的風險再現。同時,作為第三支箭的結構改革——尤其是稅收、教育和移民改革——與目標還相去甚遠。

  文章稱,人們也許會得出結論認為,安倍經濟學根本就是在美歐以失敗告終的政策組合的日本翻版:由央行違反常規大規模注入流動資金,卻不實施根本性財政和結構改革。採取短期貨幣應急措施的政治權宜之計再度占據上風。

  這種投機對日本來說尤其成問題。隨著勞動年齡人口日益老化且數量減少,日本重振經濟增長的空間有限,它必須要麼通過提高生產率來壓榨現有的勞動力,要麼在國內外開辟新的需求源頭。

  在國內,這可能意味著增加勞動者,要麼提高女性就業率——目前為63%,是發達世界中最低的——要麼放寬移民限制。遺憾的是,這兩個方面都進展甚微。此外,即使實施第三支箭結構改革的政治意願突然增強,生產率的回報也很可能要過很長時間才會實現。

  於是就剩下外部需求,它充分體現了安倍經濟學的最嚴重戰略缺陷:沒有考慮到全球經濟可能會發生的一些最大變化。這是一大憾事,因為日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全球最強大的一股潮流——即將到來的中美兩國經濟再平衡。

  文章稱,中國似乎比美國更有決心進行結構調整,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是這樣。該國的三中全會改革為重視消費的轉變提供了框架。美國雖然目前仍執著於挽救一個陳腐的增長模式,但有理由認為,它也最終會實行再平衡。

  文章稱,日本浪費不起這些機會。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從外需轉向內需,誰能比日本出口商獲益更多呢?中國已然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場,在中國人的消費產品和服務需求量即將出現的飆漲中,日本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奪取更多市場份額。

  同樣地,日本將受益於其在環境整治領域的技術實力——環境整治是中國今後幾年的一項迫切任務。日本已經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解決中國的一些最棘手問題。

  文章稱,日本可能還會從美國經濟早就該進行的再平衡中有所收獲。美國的轉變——從過度消費大多來源於發展中國家的商品轉向一個日益靠投資拉動的經濟所必需的資本設備——將正適合日本發揮其最大優勢。作為基礎設施投資所需要的精密機械和推土設備的全球領導者,日本應當能夠抓住這些機會。

  就外需而言,日本不應忽視它以往的成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利用正迅猛增長的全球經濟的需求,日本強大的出口機器使其成為全世界羨慕的對象。“日本公司”對於如何從外需中獲得支持至今有著清晰的記憶。

  是時候重拾這一記憶了。若做不到,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就有可能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轉型過程中進一步被邊緣化。

  有很明顯、很重要的一點需要提醒:歷史積怨未決造成的中日不和可能會阻礙日本實現中國經濟再平衡所帶來的經濟好處。

  文章稱,大國興衰的核心在於經濟和政治的相互作用。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日本不能無視這個事實。美國和中國可以從其經濟轉型中獲益良多,而日本的時間所剩不多了。面對失去的20年、也許還會更長的時間,這可能是日本最後的機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