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中評社 林谷隆攝) |
中評社台中11月12日電(記者 林谷隆)針對中國與韓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台灣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認為,中韓FTA對台灣的經濟衝擊很大,馬政府的因應之道,以及民眾的“無感”,都讓他對台灣的未來感到悲觀。
袁鶴齡直言,他感到很悲觀,“行政院”想要有一番作為,必然會被“立法院”卡關,大環境又對馬政治執政能力存疑,2016年蔡英文會趁勢而起,恐會出現兩岸關係最大變因,最重要是台灣的民眾,對中韓FTA簽署的心態是很“無感”,在這種狀況下,除非台灣已經走到爆發大失業潮,民眾有感於經濟衝擊,但是那時台灣已經來不急了。
他表示,韓國是台灣貨品貿易出口的主要競選對手,中韓FTA將對台灣出口業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陸續會出現轉單效應,直接傷害整體經濟發展、間接帶來就業問題。袁鶴齡解釋,如同“美韓簽訂FTA,彰化社頭的製襪業的訂單,馬上就被韓國搶走,業界哀鴻遍野”。
袁鶴齡指出,可是對產業界、資方的衝擊,一般民眾不一定會感受到,台灣人民長期以來,看待社會重大議題都將“政治擺中間”、“經濟放兩旁”,對於這麼大的經濟議題,也習慣用政治來解釋,台灣政府想要有一番作為也很難。
袁鶴齡說,兩岸貨貿協議進行到第9次談判,仍然沒有共識;服貿協議雖已簽署,但今年3月爆發太陽花學運後,目前仍被“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卡關。他透露,“行政院”今年曾經想舉辦多場公聽會,但又因年底即將進行“九合一選舉”,以“時間點不合適”,延宕至今。
他表示,另外從“立法院”觀察,雖然年底九合一選舉,無關兩岸政策,但是朝野“立委”對於“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服貿等爭議法案,採取以拖待變的心態來處理。2015年中起,“立委”面臨改選的壓力,會讓推動兩岸條約邁進的力道更趨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