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之後 何去何從
解散後制訂大選的綱領,也就是競選焦點,是定在將再次增稅“凍結”還是“推遲一年半”上呢?如果只是“推遲一年半”,到時候又是一件頭疼事,但要無期“凍結”,又很難堵得住主張增稅的經濟激進勢力的嘴。
這視乎安倍在多大程度上承認“安倍經濟學”的失敗,打算與推動經濟的激進派拉開多大距離。安倍經濟學背離日本經濟現實,違反經濟規律,如果再不懸崖勒馬,很可能會重演1980年代末的泡沫經濟崩潰。
安倍政權實質上是一個政治目的極強的政權,最初打出“安倍經濟學”,只是為了能夠讓政權站穩腳跟。時至今日,安倍不但感到政權的穩固度,而且已經把眼光放到如何長期執政的方向去。他要找一個時機,把施政重點轉到政治、外交上。
大選後的國會,在通過2015年度預算案之後,估計主題將轉向與行使集體自衞權有關法律的修訂,以及重開核電、教育再生等方面。安倍內閣作出日本允許行使集體自衞權的決議後,須要對《自衞隊法》、《周邊事態法》、《武力攻擊事態法》、《PKO協力法》等幾十個法律進行相應的修訂,才能達到實際可能行使的狀態。
同時,重開核電,表面上只是與經濟發展相關,實際上是日本“沒有核彈頭的核威懾”戰略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日之間,雖然達成四點共識,但安倍會把重點放在如何建立東海“危機管控機制”上。日本在《國際海洋法》上有豐富經驗,如何交涉,是應該引起中國極大關注的。安倍同時會更進一步加強介入南海紛爭,干擾中國推進海洋戰略。
日美兩國,盟而非友。日本政治右翼的終極目的,是對抗美國,以取得實際上獨立國家的地位。安倍主張的改憲或重新制憲,實際上就是直指美國的。如何趁著奧巴馬中期選舉失利,已成跛鴨的時機,離間中美關係,顯示日本的存在感,並把目光伸延到“奧巴馬後”,也將成為安倍外交的重要課題。
目前的政治趨勢,安倍於明年9 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得以連任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能再順利通過2016年夏天的參議院改選,安倍的執政期就可能長達四五年。
(來源:信報 作者:馬挺 在日中國人學者、中國廈門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