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近日有搞旅遊租車的朋友說,他準備在海南旺季的時候搞一個“免費開車去海南”的活動,讓內地省份的遊客在當地免費租車,然後開到海南,以此提高旅遊旺季海南一車難租、服務打折的問題。這樣,遊客得到了實惠,公司省去了車輛跨省調動的運費,旅遊行業減少了很多怒氣衝衝的投訴。又比如,我們要是到一個擁擠的餐廳,老板先是一聲熱情的吆喝,然後說“這位客官,茶水自取”,這種自助的服務項目,並不會降低食客的用餐體驗,也不會覺得被怠慢。類似的思路,其實可以為三亞市政府所借鑒,並在入境旅遊的繁榮和當地居民的普惠上多做文章,消除族群之間的戾氣。
再有,三亞當地居民和東北候鳥、遊客之間的文化衝突,這些年越來越有顯性化爆發的趨勢。線下彼此都心知肚明,線上卻鮮有公共媒體介入討論,這也不太正常。反倒是遠在黑龍江的媒體,在予以討論和引導。比如《黑龍江晨報》就既報道《東北遊客需自省,作客他鄉別丟了文明》,也報道《三亞人該有藍天大海的氣度,不該歧視東北人》。
其實,旅遊文明的問題,東北人不是特例,整個中國的旅遊文明水平都不高,這屬於發展中的問題,並不可怕,這個話題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敏感,沒有什麼“不便介入”。事實上,海南當地媒體不說,澎湃也會說,黑龍江媒體也會說,而且往往不比海南媒體更掌握情況,厘得更清楚,說得更準確,議得更剴切。海南當地媒體更要有一份擔當和責任感,要正視社會的現實問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搭建平台促成文化上的溝通、理解和認同,不要讓片面的地域對抗情緒游離在主流輿論之外升溫、發酵,最後形成肢體上的衝突。不管怎麼樣,有人口就有活力,這是好事。族群融合,是地區發展的先聲。何況大家都是中國人,都站在三亞這一片土地上,文化認同是必須也必然要完成的。馬上旅遊旺季就來了,我們需要充分準備,友善以待,以對話增進理解,以和氣溫暖戾氣。
(稿源:南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