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挑戰,無疑是在區域整合的大趨勢之下,特別是在大陸經濟實力快速崛起的壓力之下,台灣應該如何自處?只要稍微了解國際經濟局勢的人都知道,有志大位的民進黨領袖亦不能否認,“鎖國”絕對不是可行的因應之策。民進黨這幾年漸趨務實,顯然已經領悟了這個道理。大陸產業鏈逐漸成熟,兩岸經濟關係也逐漸由互補性走向競爭性。台灣市場太小,要維持現有規模並繼續成長,就必須擁抱大陸及國際市場,大陸既已崛起,台灣就必須發展出獨特的競爭優勢,而且要能巧用對岸的龐大市場,又不會被輕易取代,如果只能仰人鼻息依賴讓利,就會失去經濟自主性,甚至危及政治自主性。在追求產業轉型的過程中,還必須找出可以有效減低失業衝擊的配套方案,才能疏導國人的不安。更高明者,當再進一步思考如何趁勢落實社會的公平正義,特別做到財富均等與階級泯除等目標。
馬英九上任後,積極推動ECFA與服貿、貨貿協議,期待與大陸完成經濟整合協議基礎後,取得加入區域整合的入場券,政策方向固然不能說錯,但始終無法取得民眾的信任與支持,反而在朝野的政策辯論與輿論攻防中越發引起不安,甚至引來“親中賣台”的批評,終於在這次在選舉中招致大敗。
就此而論,打敗國民黨的其實不是民進黨,而是對於台灣前途感到不安的民心。如今,隨著民進黨在地方政府的遍地執政,國民黨“中央政府”必然更難以遂行其原本的政策。在此同時,民意對於民進黨提出解決方案的期望也一定會越來越高。民進黨必須及早提出可行的台灣出路藍圖,才能安定人心。
2014進入歲尾,明年2月春節過後,2016大選序幕就要開啟,國民黨九合一選舉潰敗後,由黨主席馬英九到吳敦義、郝龍斌等副主席紛紛請辭,江宜樺也率“內閣”提出總辭,杜紫軍、管中閔、龍應台等更表達不再入閣之意,國民黨“樹倒猢猻散”,敗相已露。國民黨已經終結,民進黨仍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