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邁克爾•斯彭思(中評社 黃蔚攝) |
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記者 孫儀威 黃蔚)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邁克爾•斯彭思(Michael Spence)教授昨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中美交流基金會2014年年會上表示,如果中國和美國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彼此做出一些犧牲,應該是能夠攜手領導全球經濟的。而且,只有美國和中國有這個能力。
對於美國而言,中國的經濟增長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但在這些機遇和挑戰面前,有的時候美國並沒有很好地應對。在他看來,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變革對於發展美國經濟與美中關係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經濟危機後,美國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經濟體,它有著非常強大的科技實力,而且這些科技實力可以轉換為生產力。歐洲的科技實力雖然不弱,但其在轉換生產力時略顯疲弱。這種結構性的問題是非常令人感到痛苦的。第二,美國是一個有非常有活力的經濟體,但美國的經濟活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其原因在於美國的中央銀行沒有善用美國的財政潛力,美央行不但採用了短期降息,其量化寬鬆政策也導致了長期的強襲。
二戰後,美國的就業機會激增,但其結構性的經濟問題依舊存在。目前,因為美國強大的科技實力,創造了很多新的工作崗位,但與此同時一些崗位已經基本實現了機器取代人工,這就導致了工作崗位的減少。然而,較之科技,人力資源的發展速度則相對緩慢,無法勝任高科技的崗位要求。所以,美國現在既面臨著工作崗位的問題,也面臨著工作能力的問題。
回到中美經濟關係上,二戰後世界重要的工業供應鏈主要集中在西方國家,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其市場需求急劇膨脹。對於美國而言,如果能夠善用基於,加強同中國的合作,一定可以在經濟上實習互補與互惠。雖然兩國在一些經濟合作問題上存在摩擦,但合作的整體方向則是正確的。
現在,因為缺乏一定的規範,全球經濟正朝著一個危險的方向發展。試想,全球經濟有許多不同的結構與市場,而這些結構與市場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得不到適當的規範,則會陷入到混亂當中。如果中國和美國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彼此做出一些犧牲,應該是能夠攜手領導全球經濟的,只有美國和中國有這個能力,歐洲現在內部經濟矛盾重重,不具備這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