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日元大幅貶值有利於日本商品出口,但由於日本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出口商品競爭力減弱,支撐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貿易依然低迷,日本財務省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 財年上半期(4月至9月)日本貿易赤字達4.3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7.2%。
日本內閣府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第二季度下降7.3%之後,第三季度繼續萎縮1.6%,遠遠超過市場預測。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下降意味著日本經濟陷入了技術性衰退。為此,日本首相安倍不得不決定把法律已定的將消費稅從百分之八提高到百分之十的執行時間從明年10月推遲到2017年4月。
鋻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日本12家經濟研究機構相繼下調了2014財年經濟增長預測,平均預測結果為微增0.1%。日本內閣府也下調了景氣基調判斷,認為景氣雖然還在緩慢回升,但勢頭轉弱。日本央行也將2014財年經濟實際增長率從增長1%下調至增長0.5%。
安倍經濟學的局限性
日本學者認為,安倍經濟學有其局限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社會、經濟中存在的人口減少、老齡化加速、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保障費用增加、企業不斷向海外轉移、國內產業空心化、國內需求長期低迷等社會、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安倍經濟學雖有在短期內提振日本股市、消除通貨緊縮、促進公共建設需求等作用,但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各有弊端。第一支箭“大膽的金融政策”是導致個人消費劇降的主要因素。過多的資金流入市場導致日元匯率大跌,以食品和燃料為主的進口商品價格急劇上漲,但家庭收入增長幅度趕不上消費稅和物價的漲幅,導致實際購買力下降,消費者不得不捂緊錢包,引發個人消費支出大幅下降。第二支箭“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沒有起到提振經濟的應有效果。安倍內閣雖然追加了5.5萬億日元的補充預算刺激經濟,其中在公共建設事業中就投入了1萬億日元,但由於建築業勞動力不足以及建築材料價格暴漲等原因,並沒有帶動相關行業的復甦。被稱為“經濟成長戰略”的第三支箭,雖然強調要實施沒有禁區的結構改革,通過設立特區吸引資金、人才和企業,搞活地方經濟,但並沒有拿出具體的實施對策,完全是大而空,至今也沒有對實體經濟產生實質性的正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