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今年9月11日,在江蘇省推進民生幸福工程會議上,省委書記羅志軍說:“傳統家庭觀念、老年人口基數大的現實情況,決定了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必然是主要養老方式。”
陳友華說,現在養老的最大問題不是“9073”式養老服務的提供,問題在資源短缺或者說養老的錢從哪兒來。
陳友華說,在這個世界上,老年人代表過去,中年人代表現在,孩子代表未來。孩子多不一定有未來,孩子少一定沒有未來。如果政策允許,大家一定要把孩子生下來。人口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其他的發展都建立在人口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因此,如東人一定要把政策允許的孩子生下來。在現代社會,孩子不僅僅是私人物品,更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孩子的養育成本很高,這些成本全由個人承擔,會極大抑制百姓的生育行為,從而危及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要建立一個生養的成本補償機制。否則,生育政策調整就會變成“空調”。
如今,這個當年最活躍的計生紅旗縣,卻也更早更強烈地感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官方文件這樣說:“由此將引發的勞動力短缺、婚姻擠壓、生源、兵源等問題,也使未來我縣人口問題變得更為錯綜複雜。”
陳友華說,人口老齡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反過來會對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與科技創新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進而給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帶來不利影響。
老齡化問題顯然不是一個僅僅依靠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就能解決的問題。陳友華在一篇文章中說,世界上發達國家並沒有很好地解決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問題,甚至比發展中國家面臨更為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問題的挑戰,“綜觀全球,我們還沒有發現一個發達國家很好地解決了人口嚴重老化及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相反,他們正逐步陷入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問題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而在另一方面,人口嚴重老化將使得經濟增長與科技進步嚴重受阻,這已經成為一個共識。陳友華說,研究已經表明,人口嚴重老化會阻礙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能力也會因此而衰竭。目前,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在人口嚴重老化情況下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與依然保持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國家,“中國憑什麼會是一個例外?”
(稿源:南方週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