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昨日上午,在瀋陽某證券交易大廳裡人人頭攢動,大屏幕上滾動著各股實時的漲跌信息,坐在第一排距離屏幕最近的一位老人,專注地看著股票變化,手裡還攥著筆和紙時不時地做著記錄:“人民網、黑貓……”
東北新聞網報道,常來交易大廳的股民,很多人都認識這位已經有著十多年股齡的老人。時近中午,老人起身走到股票交易機前熟練地操作了一會兒,再回到座位時,幾位相熟股民跟老人打起了招呼。“大姨,好幾天沒看到你了,怎麼樣啊? ”一位中年女士問。“小劉啊,我剛把那支給賣了,掙了323元。 ”老人笑著回答。
隨後,老人與這位熟人攀談中透露,這陣子她長線握著的幾支股票解了套。“解了差不多30萬,還有個十來支吧,一點一點地解套我就賣,還能有15萬吧,不多。 ”老人淡定地說。幾位熟人關心的提醒老人要多保重身體。
“這裡面可能我是最老的。 ”有些耳背的李奶奶說話時會將戴在頭上的帽子往上拽。耄耋之年的李奶奶,思維一點也不遜於年輕人。被問及炒股多久了?李奶奶想了想說:“十多年了。 ”
退休前李奶奶在郵政部門工作,上世紀90年代末,她拿著自己積攢的不到1萬元的退休金作為入股市的“第一桶金”,“那個時候股市比現在好,價位低,買了基本上就賺了,賺點就再投點。 ”
雖然李奶奶口中說,十多年來有贏有輸,但以其現持有的股票價值計,基本上是賺多蝕少,粗略推算至少比入市時翻了50倍。
當聊起這波“股市春天”時,李奶奶說自己解套的股票大多是之前手持已久的舊股,這次沒有再投新股。“股價低的時候,我就扔在一邊不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