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何如之!當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無力將遠寇拒於國門之外,無力護佑自己善良的兒女。且讓我們用沉默的力量銘記,用沉默的力量崛起,用沉默的力量締造永遠的和平。
各種各樣中國人的臉,在公祭中出現:幸存者白髮蒼蒼的悲愴,壯年人在汽笛中駐足的莊嚴,年幼的孩子放下頑皮嘻笑,開始咀嚼長者習近平的言之諄諄: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公祭的意義,在於拒絕遺忘。遺忘,對一些人來說,是刻意的回避和粉飾;對另一些人來說,是對歷史事件的習慣性麻木和漠然。如果我們真地對歷史失憶,歷史或許就不憚以同樣的方式重演——因此,為了後人,也為了曾經的傷痛,為了永不遺忘,我們有必要繼續發掘並傳揚歷史的真相。
要“永不遺忘”,需要教科書的傳揚、紀念館的再現、國家公祭的隆重。接下去,還有更多的事要做,比如,在孩子們的系統教育中,以莊嚴和科學的態度,向他們呈現真實的、全面的歷史;比如,在重大歷史事件中,澄清更多的歷史細節,記錄“小人物”的經歷與痛楚;比如,從還健在的歷史親歷者中,搶救性地發掘真相、還原真相……
公祭這天,向30萬亡靈敬獻的八只花圈,猶如四雙沉痛的眼眸,注視著一個民族的哀傷,以及振作的力量、和平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