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調適應對“新平庸”
新常態促使中國加快自主調整的步伐。在這過程中,身處“中國號”經濟動車最末端的黑龍江頗為牽動人心。
黑龍江省工信委運行調節處處長王冰說,黑龍江省今年工業增速測算值為8%,實際只達到2.4%。
官方數據顯示,黑龍江不僅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在全國墊底,而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指標均低於上年同期,也低於年初預期,鐵路貨運量和工業用電量都持續負增長。
這背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能源工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過高,而國際油價的意外下跌與煤炭價格的持續走低,再加上一些裝備製造業的產能過剩,使黑龍江的“舊常態”再也維繫不下去了。
王冰認為,新常態給黑龍江人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觀念。“很多人都從過去只關心運行增速變成了真正關心運行品質,對難啃的改革也都拿出了壯士斷腕的勇氣。”
除了關閉轉制、精簡人員外,黑龍江人現在更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和研發上,新能源、綠色食品、農村金融等都被認為是未來產業方向。而這一轉變恰恰有益於中國同世界一道應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背景下的“新平庸”。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浙江省,也加快了向新常態的轉型。12月,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與寧波市政府簽署共建航天技術產業化寧波服務平台協議,這是第一個由中國航天系統與地方政府共建的大型產業平台。這意味著中國航天正把它掌控的數萬項尖端科技專利逐步向民間釋放,與極具活力的民營企業結合,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在中部經濟帶的湖北武漢光谷,一家致力於語聯網技術開發的傳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頗引人矚目。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傅強說,利用了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語聯網,對傳統翻譯行業的生產和服務模式是顛覆性的,“隨著這項技術的發展,未來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多語信息收集、處理、存儲、交付的集散中心”。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歐高敦認為,除了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新興產業,生物技術、醫藥、消費電子、醫療科技、無人機、石墨烯和電子信息設備將是中國創新的代表性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