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重大節日外灘“壯觀”的擁堵甚至混亂場面,早已成了上海“一景”,許多人發出過抱怨,隱藏的問題被認為值得高度警惕。
的確,有人說,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社會總體安全管理水平還不高,政府能在其中的作為尚有限,但也有人追問:上海的慘劇真的是一起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嗎?是否存在管理、預防和處置上的人為疏漏呢?誰應該為此負責?拿什麼來告慰亡靈?
就在踩踏事故發生的當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發表二0一五年新年賀詞時強調,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發展的立足點是人,發展成果最終應該由人民共享,評價發展進步的標尺應該是人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習近平在賀詞中十餘次提到“人民”,並言及雲南魯甸地震等災難帶來的悲傷。他呼籲繼續努力,把人民的希望變成生活的現實,讓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血腥的災難警示所有人,在中國崛起的進程中,不僅要追求經濟發展,更要注意災難防護,保障人的安全,始終把人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
歷時一年多、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至去年10月已基本結束。長期被人憎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得到有力整治。但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的歷史進程永遠不會結束。
201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上海的災難再次提醒我們,沒有任何一種發展值得以人的生命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