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中國每年約有3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而只有約1萬人能夠完成移植。不再依賴死囚器官的重大改變,對中國來說,改變了什麼?當越來越多的人自願加入到器官捐獻的隊伍中來,能破解器官移植供體緊缺的尷尬嗎?
中國廣播網報道,李先生長期在醫療衛生領域工作,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醫生。對於之前我國器官移植對死囚器官的依賴,他聽一位醫生朋友說過,做那樣的移植手術,對醫生來說,也是一種無奈和煎熬。
李先生:有一個外科醫生,剛剛當住院醫生的時候就參與過(死囚)器官的摘取,回來之後感覺很不安。後來醫院要進行科室分配的時候,他表示堅決不去泌尿外科。他的內心充滿糾結,那時候(九十年代)器官移植除了少部分親屬之間的互相捐獻,其他器官源大多來自死囚,因此對於醫生來說也是頗為無奈的。
同樣也因為對死囚器官的依賴,中國的醫學工作者也曾因此被國際醫學組織所排斥。
李先生:中國的器官移植之前是以腎移植為主,後來逐漸也有肝臟移植。國際上不接受來自中國(關於器官移植的)學術文章,因為中國大部分學術文章不能解釋器官來源。國際會議也不邀請中國的學者作為講者或主席嘉賓,中國被排斥在世界移植醫學大門之外。
李先生坦言,現在不少器官移植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其實也都經歷過依賴死囚器官做供體的階段,而我國能夠從現在開始就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發展速度足以令人矚目。
李先生:其他國家一開始也用死囚的器官,實際上他們用的時間比我們更長。我們國家大概從2005年開始到現在花了十年左右走到今天這一步(停止使用死囚器官源),其他國家可能花了二三十年,(所以我們)應該算是比較快的了。從滿足器官移植的需求上來說,器官捐獻是永遠不夠的,這一點不止中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捐獻比例最高的西班牙,都是如此。
但無法回避的是,因為文化、習俗等原因,普通民眾對百年之後捐獻器官一度有些猶豫。數字統計顯示,現階段我國的公民身後器官捐獻率僅約0 .6/100萬人口,是世界上器官捐獻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