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者認為是台美關係升級發展的結果,是馬英九破壞了“外交休兵”的兩岸默契。這種判斷是片面的,只看到表象,未看到實質。以這種方式增進台美關係是牽強的,不是馬的真實有意。馬英九此舉的用意:轉移島內政治鬥爭焦點,企圖擺脫“九合一”大敗後的處境與當前政治困境;希望通過此舉標明馬當局在對外關係上的重大突破,增加政績,以贏得島內民眾掌聲。更為重要的則是旨在國際社會彰顯“中華民國”的存在,要在國際社會達成“一中各表”或“一中兩國”的政治現實,要大陸承認或接受台灣的“中華民國”,可以說是在試探大陸對“中華民國”的立場。
顯然,這一事件是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考驗。這一舉動,不是簡單地馬英九違背了兩岸“外交休兵”的問題,而是違背了他提出的“新三不”政治承諾(即在國際社會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不搞台獨的承諾),是馬英九在島內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後在兩岸問題上的主動出擊,表明堅持“中華民國”立場的不妥協,是馬當局處理兩岸關係的政治底線。
尤其是馬英九在回應這一事件時,沒有用“台美關係”,而是用了“兩國友好關係”,就是要重新搞活“中華民國”,讓中華民國成為台灣的“國家符號”。這是馬當局由“中華民國在台灣”向綠營“中華民國是台灣”靠攏的重要政治轉變指標。馬當局的這一不尋常舉動將為未來兩岸關係增加了新的陰影,為兩岸關係發展設置了新的障礙,兩岸政治危機可能才剛財開始,值得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