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黃博寧)9日,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副教授史曉東的新書《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研究》在京發布,本書是中國大陸第一本系統研究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學術專著。他認為,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不外乎呈現“持僵下去”、“談起來”和“名亡實存”三種可能,最終一種可能性大一些。具體路徑上,“一攬子”解決很難,漸進式、逐個解決的可能性更大。同時,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只能是內向型機制,即緩和乃至最終結束兩岸軍事敵對行為的機制,而不可能是外向型機制、聯合對付“第三方”的機制。
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未來前景將呈現三種可能
史曉東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商談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基本條件。離開這一條件,兩岸關係重回緊張與對抗,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斷無建立之可能。未來10至15年,如果兩岸關係能夠沿著和平發展的軌道順利發展,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不外乎呈現“持僵下去”、“談起來”和“名亡實存”三種可能。
所謂“僵持下去”,是指兩岸軍事關係繼續保持那種短期內雖無戰爭之虞,但也無接觸、無談判、無進展的僵持狀態。
所謂“談起來”,是指兩岸就軍事安全問題啟動官方授權的安全對話,打造出能夠增進兩岸軍事安全互信的平台和過程。官方授權極其重要,不通過官方正式授權的談判,即使兩岸在特定條件下能夠形成某些默契和習慣作法,也不能稱之為機制。機制與默契的重要區別之一,不在於實際效力的高低,而是形式上的公開性與正式性。
所謂“名亡實存”,是指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所指涉的軍事問題得到機制化解決,但沒有冠之以“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名分,而是以其它的名義,或者在其它進程之下解決。比如,如果兩岸能夠就軍事人員交流互訪達成協議並付諸實施,這也是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重大突破。考慮到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議題繁多、內容複雜,“一攬子”解決很難,漸進式、逐個解決的可能性更大。
史曉東認為,九合一選舉後,兩岸關係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前景更加撲朔迷離。但是,未來這一問題終將會解決,這是由“一個國家、兩支軍隊”的基本條件決定的。只要這一條件不改變,兩岸兩支軍隊就必找到一個相處之道。同時,兩支軍隊沒有理由、也不可能永遠敵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