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雙贏”、“新常態”,中國的口號顯然更上檔次了,以前最拿得出手的無非是“社會主義好”。北京的外交也是如此。北京的最新口號描述的是重塑並超越絲綢之路的輝煌。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過去兩年裡,中國對加拿大的投資從一年數十億降至近乎零,以及為何近5年裡沒有中國領導人訪加。
相反,他們把時間和金錢花在了諸如馬爾代夫、哈薩克斯坦和塞爾維亞這種重要之地了。就像房地產生意。3個最重要的因素是位置、位置、位置,加拿大位置如今看起來太偏了。
自上任以來,中國的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已訪問50多個國家。除了例行的大國峰會,他們訪問的地方幾乎都與新絲路和新海上絲路的宏大計劃有關。在此過程中,北京傳統的外交手段——送大熊貓或援建足球場——已讓位於數目龐大的資金、人力和專業技術。
經過國內幾十年的大興土木,中國如今開始計劃、資助、修建或援建一個由道路、鐵路、隧道、橋樑、油氣管道和港口組成的、縱橫亞歐的龐大網絡。北京投入絲路經濟帶總計劃的資金到底多少,不得而知,但顯然是個龐大數目。
商販上一次走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古絲綢之路是在600年前,一路上商隊靠馬和駱駝運送貨物。而上個月,一列載著82個集裝箱的貨運列車從中國製造業小城義烏出發,經21天抵達馬德裡。高鐵技術世界領先的中國希望將其現有的鐵路網絡向海外延伸,如此一來,以後相同的旅程將只需兩三天時間。若不是近年來中國自身變化速度和規模驚人,這一切可能會被人不當成一回事,被認為是空想。
一個如此龐大的涉及多國的工程,不會輕而易舉的,特別是中國受到沿途不少國家的深深猜疑。新絲路想建成,必須克服無數的當地政治問題、國際對抗、可能還有戰爭。但如今日益明顯的是,中國夢不僅僅只是中國的,它遠比任何人所想象的更雄心勃勃。
(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網1月19日文章,原題:東方快車,中國的新絲路大計劃 作者帕特里克·布朗,陳俊安譯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