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政策協會常務監事田飛生。(中評社 鄒麗泳攝) |
中評社台北1月24日電(記者 鄒麗泳專訪)針對民進黨建議執政縣市採“高雄模式”,成立“兩岸小組”據以推動城市交流,“立法院”助理工會副理事長、兩岸政策協會常務監事田飛生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民進黨在地方選舉大勝後,黨中央希望縣市長從事兩岸交流有所規範,不要被個個擊破。
田飛生,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文化大學博士生,現為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辦公室主任,“立法院”助理工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國會”與兩岸交流,曾與中國大陸全國政協台港澳局交流,現為“中華民國”港澳協會常務監事,也是政大國發所教授童振源發起的“兩岸政策協會”擔任常務監事。
他表示,尤其中南部多是農業縣,地方首長為推銷農產品幫助農民,必須到大陸做促銷,過程中難免會與當地市長接觸與交流,但交流過程哪些話做可以講?哪些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要有一定程度的規範,不能像國民黨一樣躁進。尤其,今年是選舉年,如果有城市交流出現失誤,對選情不好、也可能被對手拿來做文章。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贏,兩岸政策如何處理,成為外界關注焦點。田飛生認為,民進黨確實應該處理短期或中期兩岸政策,“總統”候選人應提出政綱與明確兩岸政見。但事涉黨核心價值的“台獨”黨綱”與《台灣前途決議文》等“祖產”不能、不須要、也不可以改變。如果變賣祖產,民進黨在台灣就沒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田飛生表示,民進黨雖在去年的九合一選舉大贏,但還沒拿到2016“中央”執政權,處理兩岸議題要很小心。民進黨是一個很務實的政黨,不會因為有“台獨”黨綱”就不跟大陸交流,最近,中國事務委員會建議執政的地方縣市成立兩岸小組,以便開展城市交流,這是正面訊號,代表民進黨願意積極面對交流。
他指出,縱使有“台獨”黨綱”存在,黨有基本立場與主張,但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或縣市長的兩岸政策應該有彈性。“總統”候選人要提出中短程政策目標,不僅要務實、也要有彈性、更要具體可行。例如,蔡英文在中委會談話,“三個有利”就是兩岸政策的基本看法與舖陳。
包括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與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都主張,民進黨應提出新的決議文或政綱取代過去的“台獨”黨綱”,解決歷史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