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實名認證“瀋陽商販夏俊峰妻子”的@瀋陽張晶,年前在微博上告知她的10萬粉絲——張晶的東北山貨淘寶店上線啦!昨天,有媒體跟蹤報道說,張晶的淘寶店上線兩天,銷售過萬。
6年前轟動全國的瀋陽小販夏俊峰刺死2名城管隊員案件,最終以夏俊峰被處執行死刑而畫上句號。但是,圍繞夏俊峰的各種議論卻從未間斷過。夏妻張晶今天以網店的形式尋求自食其力,確實可嘉可勉;網友給予熱情的排場,也無可厚非。但是,相關報道刻意渲染張晶開網店從此“再也不怕城管”,卻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同情,它客觀上帶給人們的是基於這個案件進一步延伸的撕裂情緒。
其實張晶在接受採訪時是如此表述的:“如果那個時候我知道可以開個淘寶店的話,哪怕是沒有那麼多人關注,也可以慢慢經營,不用在外面挨餓受凍,更不會發生那樣的事了。” 張晶這番話,本身並沒有情緒在內,更多的是對往事不堪回首、就事論事的一種後悔。但媒體刻意拿城管說事,不僅有違張晶的本意,也有悖新聞倫理與法治倫理,反而再次將這個家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夏俊峰雖已伏法,但他留下的這個家庭、以及兩名喪生於他刀下的城管隊員家庭,都是不幸的受害者。在程序正義的法律認定之後,“再也不怕城管”的說詞,其實是刻意將這個家庭置於悲情的角色定位、置於城管執法的對立面,這不僅無助於這個家庭化解情緒,也客觀上對死去的城管隊員家庭造成了傷害,更在關注這個事件的社會人群漸次平息的情緒中,等同於火已漸逝時再澆了一桶油。
張晶自食其力,社會輿論最恰當的幫助是人文關懷,而不是延續悲情色彩。張晶需要幫助,兩個失去生命的城管隊員家庭,同樣需要人文的關懷與安撫。純粹從生命的關懷、從受害者的層面去看待兩個家庭,才有可能避免這場激情犯罪所帶來的人群撕裂,才有可能讓事後的關懷充滿人道主義的精神。
張晶的淘寶店,上線2天銷售過萬,這其中有多少屬於同情的捧場,有多少屬於剝離“夏俊峰”這個名字之後純粹意義上的市場因素,應該不是一個很難判斷的事情。事實上,不是每個小販只要在淘寶開個店,都能像張晶一樣開門生意紅火的。即便張晶今天的生意做得紅火,也未必將來一定繼續這麼興隆。這是媒體應該告知張晶本人、告知社會的客觀事實。網店是小販生存方式轉型的一條路徑,但肯定不是人人都能行得通的途徑,更不是被城管執法逼到無路可走才走的唯一退路。媒體可以通過張晶的生存方式引導人們走一條新的路徑,而不應該助推社會的仇恨情緒。
(來源:《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