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主要的問題是發展的模式長久不變。從需求面看,帶動經濟成長的三個來源:消費、投資和外貿,自2000年迄今,主要靠出口在帶動經濟成長。而今碰上新平庸、新常態的新趨勢,勢必削弱出口帶動成長的力量。另從產業面看,台灣仍在靠製造業支撐成長。2008~2013年服務業在GDP的占比達69%,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僅55%;製造業在GDP占比僅25%,對成長的貢獻率卻達44%。在外需及出口不振的趨勢下,製造業帶動成長的力量亦將下滑。
另一主要問題是投資不振、產業外移後沒有新興主力產業替補。自2000年後,台灣投資率持續下滑、公司關門家數大幅攀升、新設公司家數及平均投資規模嚴重縮水。2000~2007年新設公司減少18%、平均資本額萎縮24%;2008~2013年新設家數續減10%、資本額又掉了23%,在在顯示台灣相對在吃老本,靠舊有的投資在維持生計,成長動能虛脫。
其他問題尚包括勞動供需結構失衡、就業年齡結構老化、政府潛藏負債攀升、社福支出擴增、薪資成長遲滯、所得差距拉大等一籮筐的潛在風險和社會問題待改善。
面對內、外情勢的轉變,政府當前的政策核心應是加速進行經濟改革,讓發展模式從出口導向轉為出口和內需並重,產業重心從製造業轉為服務業並重,生產模式從勞動、資本投入增長轉向創新能力和能量提升。要達此目的,有太多的改革工程亟需推進,例如租稅制度改革、投資環境改善、自由化和國際化水準提升、新興產業孕育、勞動法規調適、財政危機防範等。
困頓之時正是變革時機,俟大環境好轉可率先乘勢而上。馬政府任期雖僅剩1年多,行政措施還有相當寬廣空間可供揮灑而收立竿見影之效,關鍵就看馬政府是否有此魄力。明天會是如何,無人可精準預知,但行政部門若未能有積極作為、“立法院”續搞惡鬥、政黨仍玩弄政客政治、人民還是縱容,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台灣的經濟沒有未來。 |